李才林:一个外乡人的“辣椒情缘”
作者:李欢 熊枭 时间:2017-04-25 阅读:429
上世纪90年代初,20岁的云南青年李才林揣着从亲戚那里借来的200元钱,来到威宁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30多年过去,原本青涩的他早已成为威宁调味品行业的领行者。
结缘威宁 结缘辣椒
说起自己到威宁创业的故事,李才林觉得这一切都像是“缘分”,自己和威宁有缘,和辣椒有缘。
李才林出生于云南省鲁甸县牛头寨农村,年少时父亲去世,自己 14岁便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1994年,李才林拿着从亲戚借来的200元钱打算到昆明打工,当班车途径威宁县城停车吃饭的时候,李才林突然冒出了何不在威宁找点活路做的想法,这样离家也比较近,能照顾家里的老人,也就是这个想法让他从此与威宁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威宁,年轻力壮的李才林以帮人搬货为生,每天省吃俭用。3年后,他用所积攒的5000元钱,租门面买辣椒,自己当起了“老板”。也就在那年,他与妻子虎良梅喜结良缘。
“别人都卖辣椒,要不我们一边卖辣椒,一边帮别人加工辣椒面吧。”妻子一句不经意的话引起了李才林注意,他觉得这是一个商机。说干就干,李才林和妻子在门面内做起了辣椒加工。他们的做法不但不被同行看好,甚至还有人说他脑子有问题,不会做生意,早晚要走人的风凉话。
时间证明,李才林夫妻的做法是对的,越来越多的顾客找上门来加工辣椒面,原本嘲笑的同行也纷纷效仿起来。
创新才有出路
“唯有创新才有出路”李才林对自己说。
随着同行纷纷效仿辣椒面加工,李才林的生意也和其他人一样平淡。2005年他尝试把盐巴,花椒,草果,八角等加入辣椒面进行调味,实现了产品由单一的辣椒面向复合调味料的产品转型,然而辣椒面复合调味料当时没有技术标准,李才林就反复调整配方,自己亲自品尝,由于长时间试吃,引起口角生疮、上火等不良反应。
为保持产品质量,口味的稳定,李才林常常忙到手麻脚软的睡不着觉。只要有消费者反映或者提供建议,他都要亲自调整配方,反复研究,多次品尝调配。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上千次的反复研究,李才林终于自行研究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才林五香”复合调味料,良好的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2012年10月,李才林从磨坊主向企业家的华丽转身,他成立了一家公司,原来的小磨坊更名成威宁宏明清真调味品有限公司,公司发展成集调味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以“才林五香”,“才林又辣又麻辣椒粉”为拳头产品。
不仅如此,2014年宏明清真调味品有限公司与威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协议,投资2300万元,建成占地10000平方米的拥有全自动辣椒粉生产线,并把产业延伸到火锅底料、酱油、食醋、油辣椒等领域,年产1800吨辣椒粉,1200吨油辣椒,3500吨酱油,1500吨食醋,李才林的产业不断壮大。
为了公司更好地发展,李才林还重金聘请了国家高级酿造工程师为公司首席酿造师及生产厂长,建成国内先进的高盐稀态酿造技术及超低温自然发酵酱油发酵集群,提高了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李才林还打算今后在中水、哈喇河等乡镇进行花椒基地、辣椒基地、苦荞基地“三地”的建设,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良性发展模式,帮助当地群众进行农业生态转型,同时确保企业从原材料种植、采购、生产、销售的全生态产业链。
“我结缘威宁,在威宁发展自己的企业,希望今后在威宁的土地上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这是李才林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