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4-26

石头缝里话脱贫

作者:马召凤 高胜举 时间:2017-04-26 阅读:405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56)
 
石头缝里话脱贫
——斗古镇上关村奇石产业助农增收小记
记者 马召凤 通讯员 高胜举


  斗古镇上关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大石多,且石头形态各异,极具观赏价值。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当地的奇石并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在当地人眼中,那些形状奇特,造型各异的石头不过是些“没用的石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曾经被人们视为平常、普通的斗古石头,渐渐变成了如今的稀罕玩意儿,成了斗古人口中“稀罕的石头”。
  在整个奇石市场开发过程中,斗古人对于石头的认知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在买卖的过程中,当地人逐步把买卖奇石的简单思想升华为谈奇石文化增加经济收入的买卖观念。使奇石成为了如今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路子。
  在斗古镇上关村,每家每户的房前房后都摆满了还没售出的奇石,村民们把奇石随意摆放在房子周围,只需要在门头上留下电话号码就可以进地务农,外来人如需要购买奇石拨打电话就可以了,务农经商两不误。
  说起奇石生意的买卖,很多人更加熟悉迤那镇大山村的奇石交易市场,而很少人知道,大山村大部分的石头都来自斗古镇上关村。可以说,斗古镇上关村是威宁奇石交易的原材料批发基地。
  说起上关村的奇石经济,当地老百姓都有深刻体会,谁也不曾想过,山上那些怪石头会发展成为当地百姓发家致富的门路。
  顾留留是上关村的村民,从事奇石生意多年。回忆起斗古奇石生意的发展,顾留留说道:“在几十年前,这里的石头从来没有人过问,也没有人看好,甚至在老百姓眼中也不过是一些普通的石头,没有人会想到这些造型奇特的石头可以卖钱。”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园林建设和公园里开始有了奇石的一角,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躺在斗古镇山间的那些石头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
  几十年过去了,斗古奇石生意越做越大,顾留留也从一个普通农户成了当地的一个奇石大户。刚刚开始那一两年,时不时有几个外地人开车来购买,价格低,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人走进上关村,村子里的奇石开始稀罕起来。农户们留意起了身边的这些怪石头,也渐渐从石头缝里找到了经济发展的门路。
  每年,靠着买卖奇石,顾留留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靠着卖奇石,家里修了新房子,几个学生的生活开销和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奇石。”顾留留说。
  顾留留一边和我们说着话,一边和前来购买奇石的昭通商贩谈着价格。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奇石购买者和大批量购买奇石的商人走进斗古大山,藏匿于大山里的石头才慢慢走出了斗古,成为昭通、昆明等地园林修建不可缺少的一样观赏物。
  斗古奇石生意从2001年开始兴起,奇石对于公园,庭院等地的观赏价值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上关村也从那时候开始经济崛起,不断有人来村子里买奇石,在这一买一卖之间,是当地人经济的不断攀升。
  “我们村的奇石,每年给我们村带来的毛收入应该在两百万元左右,我们村的村民有三分之一在采这个奇石,干得好一点,经验丰富一点的采石大户,每年的收入在十万以上。”上关村村主任 雷财柱说道。“去年,我在山上挖了一个石头,石头形状像关公,一个昆明的商人在听了我的一番描述之后,花了3000元买走了。”在上关村,因为对奇石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地很多百姓慢慢的学习了关于奇石的一些文化。
  如今,上关村很多村民都盖起了平房,改善了生活水平。他们不仅把卖奇石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也作为增收致富谋发展的一条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