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四个着力”扎实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毛庆松 时间:2017-04-27 阅读:178
本报讯(通讯员 毛庆松) 近年来,威宁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以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提升能力为重点,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为目标,通过“四个着力”扎实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着力宣传学习党的富民政策。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着力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了解中央、省、市、县有关加快山地高效农业发展、加快“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的政策措施,省委、市委、县委重要会议精神,各项惠农政策,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政策。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以后,把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作为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组织开展了县乡村三级宣讲和宣传。
着力宣传学习法律法规。围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残疾人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事关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政治和谐稳定的重点法律知识,鼓励和引导法治文化作品创作与推广,组建法治宣传队深入基层开展寓教于戏、寓教于趣、寓教于乐的法治宣传活动。县电视台推出法治公益广告,开设普法栏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传播活动。威宁新闻信息中心、威宁网等多次对农村思想政治法制方面的教育进行宣传报道。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运用公共文化活动阵地,打造独具乡村文化特色的法治宣传阵地。以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为重点,开展法治宣传、法治信息、法治文艺、法治服务进村寨活动,引导全民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开展“浸润式”法治宣传教育,办好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用好远程教育、政府网站、微信等媒介资源,广泛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和“守法公民从我做起”等主题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2016年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150余次,“祖国好·家乡美”系列主题活动1200余次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200余次,“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10余次。
着力宣传学习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深入开展以“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诚心献给他人、爱心献给社会、信心留给自己”为主要内容的“五心”教育,增强群众团结互助和邻里相帮意识,营造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依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以“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活动等为抓手,开展“知礼仪、讲文明、建和谐”主题活动,文明村(组)、文明乡镇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知恩图报、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扎实推进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爱好,充实精神世界,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渗透、封建迷信活动和拜金主义。全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截止目前,全县各乡镇(街道)评比出村级“十星级文明户”2000余户,乡镇级“十星级文明户”400余户,县级“十星级文明户”正在组织由各乡镇上报中。
着力宣传学习艰苦创业精神。着力弘扬“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的威宁精神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的文朝荣精神,坚定“只为脱贫小康想办法,不为贫穷落后找理由”信念,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成功励志教育,坚定广大农民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引导群众自觉克服小农意识和“等靠要”思想,坚持勤俭持家、实干兴家,依靠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加强各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维护家乡形象的宣传教育,营造维护家乡形象光荣、损害家乡形象可耻的氛围,点燃为家乡发展提速赶超而奋斗的激情。搭建农村科学文化教育平台,推进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农业科技知识水平,增强农民运用科技发展生产、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