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草海的美 齐心共植一片绿
作者:罗喜贵 时间:2017-04-27 阅读:386
为了草海的美 齐心共植一片绿
——草海北岸集雨区面山植被恢复工程建设见闻
记者 罗喜贵

草海北岸集雨区面山植被恢复之后的情景

草海北岸集雨区面山植被恢复之后的情景
4月的威宁阳光和煦,春风暖面。
走进草海北岸集雨区面山植被恢复工程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人影攒动,原来光秃秃的山坡上,出现了片片绿洲……
自2016年12月草海北岸集雨区面山植被恢复工程实施以来,草海投资公司和中外园林的施工队伍们一直奋战在一线,他们下狠力、出猛招,征地、松土、挖坑、培土、运苗、种树……都在不停地忙碌着。
短短的三四个月,草海北岸光秃秃的山坡上出现了一片片绿色的“海”,有了勃勃生机。
齐心共筑北坡绿
人心齐,泰山移。
在草海北岸集雨区面山植被恢复工程建设点管家院子至银龙社区的作业面上,记者看到,一台又一台大型的挖土机将一棵棵10多米高的大树托到了种树现场,高高地举起放入到挖好的大坑里,七八个或是十来个头戴安全帽的施工工人拉住拴在大树上的绳子,在挖土机的帮助下将坑内的一棵棵大树扶正,另外一台台挖土机从旁边赶过来帮忙刨土回填,不到几分钟的时间,一棵棵10多米高的大树就种好了。
记者发现,在整个草海北岸集雨区面山植被恢复工程施工场地上,几百辆大型车辆穿梭于其间,它们有的运送着从外地采购回来的树种,有的运送着用来培土的肥泥。
施工场地上,200多台挖土机、拖车等大型设备在不停地运作,工人们铲泥、种树、培土……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极目远眺,那一片片刚刚种好的林子里,三五成群的工人们,有的挥舞着大剪子修剪着枝杈,有的用黏糊给栽种过程中受损的树木擦抹着伤口,有的给移栽过程中水分缺失或营养不良的树苗“打针输液”……
整个施工场地上,工人、机器、车辆汇聚成了轰轰烈烈的人工造林场景。
40多岁的郑爱平负责现场指导种树,他告诉记者,自今年3月份以来,草海北岸集雨区面山植被恢复工程建设已全面铺开,5个作业面每天种树4000余株,目前已完成80%的乔木移栽,种下的树种已达60余种。
“工人们根据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栽树的栽树,填坑的填坑,浇水的浇水,修剪的修剪,既分工又合作,推进速度迅速而有效。”在忙碌的施工现场,郑爱平说。
为了让草海北岸这片“荒坡秃岭”早日披上绿装,再造一道绿色屏障,县委政府、草海管委会高度重视,市委常委、自治县委书记肖发军,市政协副主席、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波,草海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冯兴忠等相关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和督促指导工作,使整个草海北岸绿化工程得到了顺利推进。
草海投资公司与中外园林在施工过程中也加强了双方密切配合与沟通,在工程的管理和建设上达成了强有力的共识。
“为了加强工程进度,我们和中外园林双方达成了共识,采取一天一调度、一天一梳理排查、一天一整改落实,一天一推进的强烈措施,全力推进绿化工程建设,效果很好。”草海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高峰说。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草海北岸集雨区面山植被恢复工程得到了迅速推进,草海北岸逐渐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昔日荒坡披新绿
曾经有专家预测,草海周边水土流失若不治理,37年之后,草海将不复存在。
昔日的草海流域石漠化、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可见一斑。
为了解决草海周边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的问题,威宁加大了草海流域绿化力度,全面开展草海周边山头绿化工程。
由于草海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草海周围的土壤粘性非常强,树根难以深入土壤吸收养分,导致树木枯死和不易成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草海北岸集雨区面山植被恢复工程采取外运肥泥培土的方式,将整个北岸荒坡进行肥土填充后,再植上大树,按照“先生态后景观次功能”的模式,再造一片绿色的“海”,打造一道防止水土流失的绿色天然屏障,还草海一片“水清山绿”的美好景象。
据草海投资公司介绍,目前草海北岸集雨区面山植被恢复工程已种植大树3.2万余株,平均每天以4000株的种植速度推进,预计今年年底可完成一期恢复工程。
随着草海北岸集雨区面山植被恢复工程一道道绿色天然屏障的筑起,曾经荒凉的山坡逐渐披上绿装,草海北岸再现一片绿色,成为人们所向往之地。
如今,站在草海北坡的制高点眺望整个草海北岸的绿化工程,满眼皆是绿影婆娑的美好景象。树的影、山的绿,使人忘了曾经这里是荒凉的土地、光秃秃的山头。
片片新绿片片情
“耽误不起啊,北坡绿化工程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重要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一位参与草海北坡绿化造林的50多岁的植树工人深有感慨地说。
走进草海北岸集雨区面山植被恢复工程施工现场,施工队伍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不绝入耳。
一位来自铜仁市名叫姚元红的种树工人告诉记者,他们组10多个人,每天早上8:00就开始在施工现场忙碌了,直到下午六七点,有时甚至到晚上十一二点也还在照明灯下加班加点地工作,一天下来种树多达五六百株。当一片新的林子在光秃秃的山坡上出现时,劳累了一天的他们虽然很辛苦,但心里却感觉到无比的欣慰。
正在用黏糊给受损树枝擦抹伤口的本地村民王老二也乐呵呵地说:“种树虽然很辛苦,但看到北坡一片片秃岭变成绿坡,想到北坡种上树后,草海不再受到泥沙和水土流失的侵蚀,再苦也值得。”
草海投资公司员工丁怀荣是整个草海北岸集雨区面山植被恢复工程土地收储的主要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自今年大年初四在工地上负责征地工作以来,工作常态几乎是“5+2”、“白+黑”,家住哲觉镇的他,连怀孕五六个月的妻子几次打电话来催促他回去一趟,也实在抽不出时间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草海北岸集雨区面山植被恢复工程征地过程中,撞上“钉子户”是常事,负责征地的工作人员有时为了给群众做征地思想工作,白天家里去遇不到人,晚上还要私自掏腰包买上包把“人情烟”上门去沟通协调。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前不久遇到了一家“钉子户”,工作人员经过三番五次地开导与劝说,好不容易劝说答应签了字,可到第二天,却又反悔了,把家里七八十岁的老人支到施工现场,再次进行堵工。工作人员没办法,只得好言相劝,直到最后老人离开了为止,征地工作异常辛苦。
丁怀荣说:“在整个草海北岸集雨区面山植被恢复工程中,像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可谓是说不完道不尽,但大家还是一如既往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重重障碍,踏实努力地工作。”
20多岁的王敏是草海投资公司在施工现场参与管理为数不多的“女汉子”之一,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她刚到施工场地进行管理时,由于受到烈日的暴晒和紫外线的侵袭,皮肤产生了过敏,除了被晒成“黑妹子”之外,还花了不少钱才将过敏的皮肤治愈。
王敏说:“现在总算适应了,看到北坡一片片突兀而起的树林,心里虽然充满了委屈,但还是觉得所付出的一切值得。”
采访中,记者深深被一位叫程志毅的小伙子所打动,在他的北坡绿化管理日志上,清晰地写着这样一首小诗,真实地再现出了整个草海北岸绿化工程建设中人们的付出与努力:
我黑了,山绿了;
我黑了,水清了;
我黑了,天蓝了……
天黑了,我在哪儿?
天黑了,你在哪儿?
天黑了,我在草海,你在北坡。
我们共同携手,
为我们美丽的家园
筑起片片绿洲!
程志毅指着他的这首小诗充满哲理地说,他今年刚好24岁,是人生中第一次参与到这样意义重大的植树绿化工程建设中,工作虽然辛苦,但心里却充满了火一样的激情,看着自己亲自参与的北坡绿化工程一天天地绿起来,心里充满了底气,感觉自己的青春与付出并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