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牧局多措并举 抓好产业脱贫攻坚工作
作者:陈永鹏 时间:2017-05-02 阅读:232
本报讯(通讯员 陈永鹏) 近年来,县农牧局产业扶贫工作紧紧围绕“为谁扶贫,谁去扶贫,怎么扶贫,用什么扶贫”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切实抓好产业脱贫攻坚工作。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贫困村的产业特点和发展优势,结合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和精准帮扶的要求,对每户贫困户进行深入调查,制定完善贫困户的产业发展计划,与相关部门对接项目、密切配合,按照项目跟着产业走的思路,充分整合交通、水务、电力、林业、扶贫等部门资金投入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等。
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整合各相关部门产业项目资金,集中向产业优势区域投入。根据精准扶贫要求和产业化扶贫工作特点,将有关项目向帮扶区域及帮扶对象按产业整合倾斜投入。2017年,县级财政安排了2.18亿元资金用于中国马铃薯大会现场点打造、三膜马铃薯种薯、苹果苗木以及配套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农技人员和驻村人员的作用,加大实用技能培训和先进农业技术指导力度。针对贫困村、贫困农户的需求实际,大力开展特色经果林、中药材、反季节蔬菜、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技术、畜禽养殖技术、乡村旅游及农家乐经营点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和指导,推广良种、良法等科学种养殖技术;在群众中积极推广先进种植、养殖经验,组织群众到周边发展得好的乡镇和村进行观摩,从思想上转变传统观念,引导老百姓的产业发展意识;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技术跟踪服务,切实加快推进贫困村、贫困农户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增收致富的进程。
加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目前,威宁通过招商引资引、本土培养等方式,培育了县级以上龙头企业64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30家、县级26家)。引进的陕西海升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种业集团等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入驻威宁,在产业调整、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投入、项目扶持、农户参与的方式,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为抓手,大胆探索创新,以新思路引领新发展,激活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了脱贫攻坚进程,采用“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形式运作,主要是通过贫困户在基地优先打工,金融贷款在合作社入股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