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5-03

威宁大力构筑“五型”发展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作者:祖文韬 时间:2017-05-03 阅读:225


   本报讯(记者 祖文韬) 近年来,威宁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立足自身优势,敢于创新,积极探索,大力构筑“五型” 发展模式,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
  产业发展型。大力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不断拓展“支部+”的村级组织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业态。依托产业发展基础,建立相关招商制度和招商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与村级组织共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村级组织按照参与份额、参与形式获取利润,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资源利用型。结合区位条件、自然禀赋等对集体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支持村级组织在利用林、田、水、地等现有集体资产的基础上,整理开发村集体“四边四荒”闲置资源,通过入股、发包、租赁等形式获取经济收益。支持利用村集体资源,配套周边有产业发展项目的村,建设农业生产、加工、经营、服务设施等获取收入。支持具备区位条件的村结合城镇化、旅游业发展等,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乡村旅游。
  股份经营型。按照股份制的要求和“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积累共有”的原则,采取全资股份、控股经营、参股经营等模式开展股份合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村级集体经济,让民间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发展村集体经济与精准扶贫、群众致富、同步小康工作有机结合。
  区域带动型。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城镇化发展、园区发展趋势,鼓励具备条件的村级组织通过周边辐射拓展集体经济来源渠道。鼓励村级组织牵头规范组建劳务合作社,通过劳务输出产生经济效益。探索由政府引导、村级组织领办、群众入股组建以配套产业村、民族村、旅游村等为目的的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民族服饰加工、旅游商品加工企业等,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异地置业型。对缺乏产业带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匮乏且没有区位优势的村,探索由县统筹、乡(镇)扶持、村级组织、群众入股参与的模式筹集资金在具有商业发展前景、住房(商铺)增值潜力大的区域购买不动产,通过出租获取利润。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引导产业发展型、资源利用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吸纳上述村的村级组织与群众“捆绑入股”,发挥异地置业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