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5-04

让“水缸”永远清澈

作者:张怡 时间:2017-05-04 阅读:195


 让“水缸”永远清澈
——威宁杨湾桥水库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实习记者 张 怡

  威宁草海以中国三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而著称于世,而与草海紧紧相依的杨湾桥水库却鲜为人知。
  杨湾桥水库位于横江水系洛泽河上游的支流,距威宁县城14公里,流域面积97.35平方公里,流域内最高海拔2386米,最低海拔2178米,双龙河、响水河、白岩河是其主要水源,集雨区72.27平方公里。
  杨湾桥水库的美是婉转、温柔的,水库中隽永的小岛、掩映的村落、嬉戏的水鸟,无不让人怜惜。
  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总面积0.55亩,常年库容为3622万立方米,如同一个大“水缸”,供应着威宁县城和周边乡镇居民的饮水。
 
积极制定整改方案
 
  杨湾桥水库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还不到位,一级保护区内还有3000多人未搬迁,保护区相关警示牌、标志牌、界标、界桩等不完善,保护区有4000多人居住,生活污染未得到有效治理,存在环境风险和隐患问题,水务局确保在2017年底让杨湾桥水库保护区设施更加完善,增强保护能力。
  依托实施杨湾桥水库恢复增效工程,对保护区内居民进行搬迁,完善保护区相关警示牌、标志牌、界标、界桩等。
  杨湾桥水库恢复增效工程计划2018年完成,总投资3.4501亿元,在保护区范围内搬出约50户260人,拆迁50户住房及附属设施,搬迁杨湾桥清真寺和双河清真寺,部分公路改道,部分水利设施和部分通讯设施改建,搬出南方马铃薯合作社等建筑设施;完善保护区相关警示牌、标志牌、界标、界桩等。
  依托实施杨湾桥饮用水源地水污染防治工程对生活污染未得到有效治理、存在环境风险和隐患问题进行整改。
  委托中国水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院编制了《环杨湾桥饮用水源地水污染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与贵州省水投集团签订合作协议通过PPP模式将于2017年6月左右启动环杨湾桥截污治污工程。杨湾桥饮用水源地水污染防治工程总投资6720.44万元,对杨湾桥水库周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垃圾进行有效处置,提升入库水质。
  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沿主干路设置污水截流管。依托老镇现有公共资源,共享共建,在遵从水源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城镇建设,拓展城镇空间,并通过工程措施对城镇污水进行截留,统一处理,保护水库生态环境,有效解决生活污染问题,降低环境风险和隐患。
 
加强污染源治理
 
  在人口相对集中且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建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对人口相对分散或受地形条件限制的地区,采用污水湿地处理池处理。具体根据农户不同的居住情况设一户一座、三户一座或五户一座。
  生活垃圾处理。 提高垃圾处理率稳步推进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和无害化处理。 合理配置垃圾处理。设施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推进农村垃圾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分类收集。
  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新建垃圾集中收集池并在集中村和较分散的村落内布置垃圾桶配备基本的村庄保洁设施。
  调整产业结构。在种植业方面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安全农业,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和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在畜禽养殖方面实现规模化畜禽养殖减少污水和粪便流失,修建秸杆、粪便、生活等废弃物发酵池妥善处理废弃物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在工业方面。为保护扬湾桥水库水环境质量禁止审批有污染的企业在库区入户。强化宣传保护生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保护和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村民培育无公害农产品,培养品牌经营理念。落实专项补助奖励资金。对调整库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和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的,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有成效的,妥善处理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控制点源污染有成效的以及自觉外迁库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补助。对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组建由县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及当地政府、水库管理单位组成的水库水环境联合执法队伍,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查处各种环境违法和破坏的行为,加强水环境保护,提高执法工作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