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找李保才”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7-05-05 阅读:368
“快找李保才”
——记摩托车上的村支书李保才
记者 马召凤
龙场镇树舍村是当地有名的“果园村”,村子内357户人家基本上家家都种果树,当地居民从果树种植当中收获了技术上的纯熟,也收获了生态的恢复,更收获了经济上的发展。
趁着万物复苏的春天走进树舍村,村民们的房前房后,花叶相间,炊烟袅娜,好一副晨锁春烟图。
早晨,果农冯正超拿着草帽出了门,刚一进地,冯正超就吓得差点说不出话来,地里的8亩油桃树好像被霜打了一般,叶子不再是喜人的绿油油的颜色,而是蔫里吧唧的焦黄色。冯正超一时间被吓得呆呆立住了,这时候,他媳妇儿在一边说道: “你站着干什么呀,快找李保才。”
“快找李保才。”自从李保才当了树舍村的村支书,这几个字成了果农们提起李保才时说得最多的话了。
李保才是树舍村的村支书,在树舍村,村民们都称赞他是“果树百事通”。家家有点什么果树种植上的难题,李保才必定到场。
冯正超还记得,去年油桃快要丰收的时候,由于雨水太多,自家果园里一半多的油桃慢慢的发了霉,油桃一旦发霉,别说挣钱,全年的劳动都要白费了。当时冯正超就拨通了李保才的电话。“喂,李支书吗,家里8亩油桃有一半都发霉了,你要有时间过来帮我看看吧。”李保才挂了电话不过半个小时,李保才家院子里的小孩就喊道“李支书来了”。抬头一看,李保才和他的摩托车已经进了院子。
这9年里,李保才在村子中出现,总是伴随着他那辆极其特别的摩托车,特别之处在于,即使在大晴天,李保才的摩托车都可能是泥巴裹着车轮子。在树舍村,李保才出行的全部交通方式就是这辆摩托车,村民们有个大事小事,一通电话,李保才骑着摩托车就来了。树舍村交通不变,山路颠簸,这9年里,李保才共骑烂了两辆摩托车。
跟着李保才走进他们村的水果基地,满眼都是春绿,清幽的空气直扑过来。这时,一个年轻 人迎面走了过来和他打招呼,第一句就是:“支书,那个网店还整不整?”“整,当然整,要在今年油桃成熟之前走上正轨。”
这个年轻人名叫苏德营,27岁,原本在苏州打工,后来无意间和李保才谈起了开网店这个事情,李保才起了兴趣,在多次劝说下,终于把苏德营劝回了家,准备带着年轻人开网店,把树舍村的水果卖到网上去。
“现在我们村一亩油桃可以收获8000元到10000元,要是卖到网上去,这发展前景肯定差不了。”
谈起对网上销售的一些观点,很难相信李保才已经是一位49岁的人,他思想活跃,有想法。
早在2009年,全县农村网络基本上还在空缺的时候,李保才就自己凑齐了4600元钱买了一台电脑,那一年,李保才刚当选为树舍村的村支书,当时的树舍村就已经开始了油桃种植,无奈的是,百姓由于对果树的剪枝、施肥以及一些常见病症不了解,一旦天气有些异常,村民们无计可施,水果就得不到丰收。
李保才虽是中专文化,但是在农业技术方面还是个新手,为了能给村民提供可靠的技术指导,他从各个书店买了500多块钱的书回家研究,还从市场上买了电脑,请年轻人教他打字,方便随时上网查询。学了一个多月,李保才终于能够勉强用电脑操作。那时候,村子里还拉不了网线,李保才到六盘水买了无线网卡,一张卡两百多块钱,还用不了多久。
“我就是需要查资料的时候用,有时候老百姓遇到的一些问题我解决不了,我就上网查。”
村民们遇到问题不知道,就打电话过来问,李保才要不就翻书,要不就电脑上查,当这几年的村干部,让他成了这方面的专家,2014年,李保才成为威宁的县级农民讲师。
每一年,李保才都组织村里的村民开大会,做技术培训,进田间地头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单是在2014年,李保才就开展了87次巡讲和25次示范,培养龙场镇农村实用人才3450人。用送技术进家门的方式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如今,树舍村村民在李保才的带动下,家家有技术能手。除了一些比较少见的病症之外,果树的问题村民们都能够自行解决。有了技术上的保证,树舍村村民种植油桃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今年,树舍村的村民扩大了种植面积,目前,树舍村6000亩的土地上,种上了近5000亩的果树,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