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5-08

“军医”支书坚守乡村16载

作者:马召凤 李玉荣 卯龙艳 文浩儒 时间:2017-05-08 阅读:216


 “军医”支书坚守乡村16载
——访盐仓镇二堡村村支书罗升云
记者 马召凤 李玉荣 卯龙艳 通讯员 文浩儒


  16年前,他从西藏的一名军医成了盐仓镇二堡村的村支书,这16年,其他的村干部换了一届又一届,唯有他,还在原地。16年,村干部工资从每月80元涨到每月1500元,他依然在村支书的岗位上,做着诸多细小却又和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事。
  他是二堡村的老管家,看着村子当中的老房子一点点翻新,泥巴路渐渐都变成柏油马路,村民们从挑水喝到接水喝……。16年,二堡村的一点点变化在他眼底,在他双手之间,在他奔波的脚步里。他就是二堡村的村支书罗升云,一位年轻的“老村官”。
 
从军医到村干部
 
  大专毕业之后,罗升云就报名参了军,在西藏林芝军分区,罗升云开始和老军医学习医疗方面的知识,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实践操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罗升云终于能够独当一面,成为一名军医。
  “其实,当时我是可以直接留在林芝的一 一五医院的。”然而,罗升云却选择了回乡。村庄里不完善的医疗条件总是让罗升云记挂,他记得小时候父母生病看医生要走很远的路,那时候路不通,遇上下雨天外出就医就更是艰难。
  回家后,罗升云在二堡村开了一家私人诊所,给村民们看病就医提供了便利。当时,村中的群众条件都很艰难,常常为了糊口而捉襟见肘,更别提治病。因此,罗升云的诊所收费极低,便利了百姓,诊所的收入却不够他生活,也正是他这种低价医疗服务百姓的做法让他在村子里赢得了百姓们的喜爱,开了四年的诊所之后,罗升云在当地百姓的推举下,成了二堡村的村支书。
  “百姓每次都选我。”就这样,罗升云在村支书的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这中间,罗升云也曾多次想要外出打工,却都被百姓们的这份信赖留了下来。“他们每一届都选我,我外出打工有些对不起他们。”正是这种害怕自己对不起百姓,辜负他们的心态,让罗升云在村支书这个岗位上不敢有一丝懈怠。
  调解矛盾、放送福利、群众大会等一系列的工作他都做得宛如军队当中的军令,公平公正让他成了百姓们信赖的村干部。
 
越当越穷的村支书
 
  罗升云记得,自己刚刚当上村干部的时候,二堡村有五分之四的家庭吃穿都不够,生活过得极其拮据。当选上村干部后的第二天,罗升云就组织村民开大会,那个时候,还没有村公所,全村几百户人就在罗升云家门前,或站或立的开会。
  “那时候,家家条件都非常艰苦,我开大会就是动员年轻人外出务工。”面对当时二堡村吃穿都难的条件,罗升云只能动员劳动能力强的年轻人外出务工。
  “我也想出去,当时我家的房子就一间,吃饭睡觉都在一个房子里。当了村干部,出不去了。”
  那几年里,二堡村的年轻人陆陆续续的往外头打工去了,村中百姓有点什么事儿都上门找他,他家中常常热闹。年轻人外出务工了,留下老人和孩子们,谁家有个头疼脑热总往他这里跑,很多贫困家庭来就医,罗升云总是少收医药费或者不收医药费,村中琐事繁多,他家的很多地却因为种不过来而荒废了。
  “别的村干部越当越有钱,我是越当越穷。”二堡村村民的条件越来越好,外出务工的人挣了钱之后,纷纷返乡发展。而41岁的罗升云却把16年的时光都留给了他村支书的这个岗位。
  村民夏锦忠说:“别的村是富了村官穷了民,我们村却是相反的。”
 
“村干部就是什么事儿你先顶着”
 
  驱车在二堡村采访,沿途的青砖白墙掩映在绿树青山之间,通村公路从村子当中穿行而过。和罗升云刚刚担任村支书时候的“多数人家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的情况有了非常大的改观。
  “这些路,都是罗支书带头修的,那段时间他皮都晒蜕了。”说话的是二堡村的村民陈兴。那是在2011年,全县大面积的开始修路,二堡村有了修路的指标,罗升云就开了村民大会动员村民们出工出力开始修路。
  修路的时候是夏天,雨水多,为了不拖工期,罗升云每天7点钟起床,一直带着百姓干到晚上7点多,而更多的时候,当村民们都回家了,罗升云还要组织各个组的小组长继续工作,这一工程连续干了两年。
  “人家为什么选你当干部,就是村里有什么大事,你要带头,顶着。”罗升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