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5-09

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

作者:李欢 时间:2017-05-09 阅读:313


 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
——记威宁特校教师李倩
记者 李欢

  “让这份残缺变成另一种美,我无怨无悔当特教老师。”这是威宁特校教师李倩常常对自己和身边朋友说的一句话,在10年的特校教学生涯中,她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带给身边的那群特殊的学生无尽的温暖。
  2007年,25岁的李倩来到特校工作,面对她的是一些身心有残缺的孩子,对于很多进入特校的新教师来说,和这群“折翼”的孩子打交道是件无比困难的事情,李倩也深感其中的不易,但倔强的她觉得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好。
  在特校的生活,李倩就是老师、妈妈、保姆三位一体,她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心特点,要教学生发声、走路,要为学生换洗缝补,端水送药。
  看到年轻的李倩如此的辛苦,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劝她调到普通学校,她犹豫过,但当看到一双双焦灼的眼神,一串串天真的微笑时,她还是选择留下来。
  在学校,为帮助学生学会发音,发准音,李倩总是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以及气流的大小;常常把孩子脏兮兮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鼻旁、脖子上,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她鼓励孩子正视自身的生理缺陷,做一个身残志坚,残而不废的人。
  在特校,孩子们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身体缺陷,或轻或重。马兵就是这群特殊孩子中比较特殊的,他身患多重残疾,不仅是听障残疾还带有一点智障残疾,老师们都束手无策,学生也嫌弃他。马兵总是低着头来回寝室。
  细心的李倩发现这一现象后,在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中主动做起了马兵的大手老师,手把手教他折被子、洗衣服、吃饭、写字,课余时间帮他练习协调性,一个动作有时要训练半个小时以上,她毫无怨言,在他的鼓励下,马兵在大课间的步伐和同学们一致了,律动课同学们也愿意和他牵手跳舞了,走路也抬起了头,见到老师也会礼貌的微笑了。
  由于聋人学生自身的生理缺陷,有很多易发的疾病,如癫痫、哮喘等。李倩为他们建立了一个个健康档案,与家长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既往病史,做到有目的的预防。
  “李倩老师经常与孩子们一起,夏天,风里来、雨里去;冬天顶着寒风去练习,她以母亲般的细腻和爱护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在感动中开始训练。”这是特校老师们对李倩的评价。
  为了让孩子们多学习到一个动作,李倩常常早上比其他老师提前1个小时来到学校带领学生练习基本功;中午无论气温多高,都要组织学生训练;下午当别人都下班了,她还要独自一人留在学校,和学生们一起练习。
  “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由于她无私的付出,威宁特校因此获得无数荣誉。
  总有人这样问李倩“你教的学生有硕果吗?”,李倩总是笑笑回答“当我听到哪一声声‘老师好’,看到那一个个婉约多姿的手势,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最大的快乐”。
  从教以来,李倩先后教学工作中荣获不少奖项,“先进德育工作者”、 “年度学校优秀人物”、“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但对于这些殊荣 ,李倩觉得,什么都比不上看到孩子们的一小点进步,一个模糊的发音和一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