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坪下牧歌扬
作者:马召凤 李玉荣 李云侠 时间:2017-05-11 阅读:205
百草坪下牧歌扬
——盐仓镇依托天然牧场发展生态畜牧业
记者 马召凤 李玉荣 李云侠

村民在牧羊
“唷呵……呦……呦……”
还隔得老远,舒李成放牧的声音就沿着公路,顺着草场飘进了耳朵里。在百草坪山麓之下的那一片天然草场上,当地的牧民常来放牧,牛羊在一旁吃草,放牧人在一边晒着太阳,时不时眯起眼睛看看羊群是不是还在视线之内。舒李成也不例外,最近来得更是勤奋。随着春天草木疯长,这片天然的草场成了羊群的乐园,也成了舒李成的乐园。
每天清晨,舒李成吃罢早饭,妻子崔良英就用布袋子装好饼干、水和雨伞等,只等舒李成招呼好了羊群就随手递给他,这是舒李成在外放牧一整天的生活必须品。
羊群一出圈门,就开始撒泼,成群的往山上跑,这时候,舒李成也跟着欢乐,他手里拿着鞭子,一边吆喝一边跑,只等跑到山后头的草场上,才气喘吁吁地往草地上一躺,眼睛里满是蓝天白云,这时候,羊群也乖了,在草地上低头觅食。羊有羊的活计,人有人的悠然。
这是初夏的盐仓镇百草坪山麓,草长鹰飞,牧歌阵阵。
依托百草坪,盐仓镇四堡村、兴发村、高峰村发展起了高山生态养殖。
舒李成家作为当地的养殖大户,凭借着天然的草场和家中几亩土地抚养了孩子读书,过起了自己的稳当日子。“一个字,闲。”舒李成望着草场上的羊群眯笑着眼睛。这些年,舒李成家把家中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养殖上,养鸡、养鸭,也养猪,但是规模最大的还要数羊。
每年,舒李成家能够卖出近20头羊,有近4万元的收入。羊粪便供应给土地,土地上的秸秆和草场供应给了羊群,循环发展。“我们这里羊肉口感好,别的地方一斤羊肉12元左右的话,我们这里能卖到19元至20元每斤,最好的时候卖过25元一斤。”崔良英说道。
如今,舒李成家利用生态养殖和农业发展相互协调,发展了经济,每年的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而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吃香,舒李成两口子也在盘算着购置羊种,扩大养殖规模。
在盐仓镇百草坪周边,如舒李成一样靠着养羊发展起来的人家不在少数。2012年,盐仓政府因地制宜,利用百草坪山麓之下这几个村落优良的自然条件发展生态养殖。把生态养殖发展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一项长期项目,实现赶着牛羊奔小康。免费给有意愿发展养殖业的人家提供羊种。
舒秀秀还清晰的记得2012年6月的那个下午。他正在地里拾掇洋芋,接到了村干部的电话:“你家的羊来了,快来领。”舒秀秀来到了村活动场所,村子里好些人已经排队等在那里,只等村干部叫名字,就按数量领取羊自己赶回了家。
“我家领取了19只羊,免费送的。”自此以后,舒秀秀家也渐渐的把养羊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心。如今,舒秀秀家中养了80只羊,每年少说都有近3万元的收入。庄稼种下地之后,舒秀秀不再如原来一样只是在院子里头闲逛了,一到农闲时节,他就吆喝着羊群,往山上去了。
舒秀秀喜欢放牧,他今年55岁,以前一到农闲时节,老舒总觉得无聊,没事可做,可现在不一样了,一得空,他就赶着羊群上山去了。“一年下来,也能多挣个几万块钱。”
在盐仓镇,四堡村、高峰村和兴发村是当地的养殖重点村,三个村庄都在百草坪山麓。2012年开始,这三个村庄的村民们凭借着政府所给的第一批免费羊种发展起了养殖业,而这也是村民们第一次规模化养殖,如今,5年过去了,养殖产业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一个支柱产业,一户户曾济拮据的农户成了养殖大户。
自此之后,百草坪山麓之下,响起了悠然不间断的放牧声。
开车沿途经过,初夏的草场绿油油一片,羊群咩咩叫唤,牧羊人蹲坐树脚,时不时抬头吆喝上两声,阳光懒散,风过虫鸣。
舒秀秀正把鞋子脱在一边,双手抱着膝盖坐在树下,羊群在草地上时而低头吃草,时而抬头四望。坐累了,就起身围着羊群转悠几圈,天黑了,就穿上鞋子吆喝着自家的80只羊回家。
近年来,随着百草坪旅游产业的发展,依托百草坪发展起来的生态畜牧业也在阵阵牧歌中越做越有“钱”途。牧民们的羊群,一部分成为外地游客到百草坪的第一顿美味,一部分走出了威宁,售往外地的市场。而曾世代在此耕地的人们,也开始赶着羊群,从土地里挪出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