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党参走出致富路
作者:李欢 时间:2017-05-12 阅读:267
小党参走出致富路
——记威宁“脱贫攻坚·青年先锋”十佳杰出青年管仕七
记者 李欢

管仕七,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一直在外奔波,忙于一家人的生计,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党参结缘,通过自己的苦心经营,创建了海拉黄党参品牌,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还被评选为威宁2017年“脱贫攻坚·青年先锋”十佳杰出青年。
2011年,一直在外谋生的管仕七,看到中药材市场前景好,便萌发了回乡种植中草药的念头。他的首选是当地品质极好、根条粗长、甜味重、香气浓、易炖化,颇受人们喜好的党参。但由于前些年当地党参市场的混乱和低迷,管仕七的想法遭到家里人的反对。
“有想法就要去做。”管仕七坚信自己的选择,回到老家海拉乡把家里种植粮食的三亩地分别种上了半夏和党参,为了学到种植经验,每个工序他都是亲历亲为。就在当年,原本产值10000多元的三亩土地为管仕七带来26000余元的收益。
2012年,尝到甜头的管仕七扩大了党参种植面积,为了带动当地群众种植积极性,他动了个“歪心思”,自己参与党参收购,冒着亏本的风险把收购价格从10至12元每公斤提高到20至32元每公斤,一时间,党参价格翻了一番。老百姓开始大量种植党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带动了当地党参苗价格大涨,甚至出现一苗难求的局面。
种植面积扩大了,产量有了,市场销售却成了问题。为了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管仕七亲自去全国党参销量市场最大的广州,带着海拉黄党参跑市场,刚开始的时候销售商都不认可海拉黄党参,并认为海拉黄党参是“歪党”,执着的他用“试吃”“试卖”的方法感动了广州市场的经销商,让海拉黄党参在广州市场有了一席之地。如今,很多商家逐渐认识并认可海拉黄党参,四川、甘肃、云南等地的客商也源源不断到海拉收购黄党参。
看到如此要好的市场,管仕七的干劲越来越大,2013年,他以种植为基础,又扩展了收购、初加工、推广销售等,进一步扩大规模。
为了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参与种植,2014年,管仕七牵头成立了管仕特色中药种植专业合作,以合作社为龙头,通过预先发种苗给农民种植,收购成品时再扣出种苗钱,发展社员70余户。
“让经销商赚钱,让老百姓多赚钱,自己少赚点。”这是管仕七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的经营理念,在全国党参价格集体下滑的情况下,仍保证了海拉党参以老百姓能接受的价格卖出去,最大限度保障了群众的利益。
2015年,合作社不断壮大,社员发展到510户,管仕七又提出:“建一个基地,富一方百姓”的经营理念,在海拉乡火箭村和元丰村分别建立了300亩半夏种植基地和500亩党参种植基地,带动社员和周边百姓种植党参7000余亩。在他的带领下,海拉镇海昌村、元丰村等地几乎家家户户种植党参。时间长了,老百姓种植管理党参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亩产值最高可达10000余元。
2015年,管仕七注册了“管仕特色中药”和“海拉黄党参”的商标。12月,整合了四家合作社,注册成立了管氏特色中药种植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
2016年,管氏特色中药种植有限公司旗下合作社社员发展到1530户,建立种植基地2000亩,带动社员和周边百姓种植12000余亩,引进品种黄芪、柴胡、附子等,并与云南省会泽县、四川省昭觉县等地合作社开展了合作种植项目。
2016年3月15日,海拉黄党参进驻贵农网威宁馆,5月初便一举夺得线上销售冠军。
2016年5月18日,管仕七应邀参加CCTV《聚焦品牌》节目录制。7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品牌日设立日期网络预选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一带一路(中国)品牌战略发展工程管委会授予管氏特色中药种植有限公司“中国中药材行业自主民族品牌”的称号,真正开启了海拉黄党参的品牌升级之路。
今年,海拉黄党参获得了“中国质量万里行,3.15重点推广品牌”,公司旗下合作社发展到七家,他提出“让海拉黄党参产值达3个亿的目标”,海拉管仕、建宁、海昌、众鑫、高山苗药、岔河新光、盐仓乌江北源七家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黄党参6000余亩,并与曲靖、昭通两地区12家合作社合作种植黄党参8000余亩,带动区域内农户种植15000余亩。
“用有限的土地,创造无限的财富。”这个乌蒙山脉70后的汉子,用一棵小小的党参,为威宁西部的大山里的群众铺就了一条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