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丰村的“陈管事”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7-05-12 阅读:269
年丰村的“陈管事”
——记石门乡年丰村村支书陈大明
记者 马召凤
初夏的早晨,天亮得早,7点半陈大明起床了,用凉水洗了一把脸,往自己的保温杯里放上一撮茶,拿着杯子就出门了。几分钟之后,年丰村的喇叭里响起了祖海演唱的歌曲《为了谁》。
第一首歌曲刚刚唱完尾声,大喇叭里的歌声就变成了一个男人的声音,急促、响亮。“各家各户,今天天气好啊,大家都别睡懒觉了,快点起床做饭吃了去地里挣钱啊,别懒了……”说话的人便是年丰村村支书陈大明。
村民们从喇叭里听到了陈大明的声音,随后,年丰村村村角角开始升起一缕缕炊烟。
这时候,陈大明才从村活动室出来,回家吃早饭。
在年丰村,提起陈大明,村民们直竖大拇指。他的到来,不仅让当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也给村民带来了思想极大的变化。而这份改变,正如陈大明7年前所期望的一样。
★★“要是不当村干部,陈支书一年挣50万没问题”
2010年之前,陈大明是一位四处跑货运的客车司机,他的工作是拉着砂石料跑昆明或者其他地方,每出去一趟,至少有2000元的收入。在年丰村,他家家底比较殷实,而他跑长途货运的这个活计,常常招来当地很多百姓的羡慕,既挣钱又见了世面。
2010年6月2日,陈大明放弃了跑长途货运的工作回到了年丰村,成为当地的一名村干部,每月工资300元。因为当了这个月工资300元的村干部,陈大明的妻子赵顺献没少抱怨。
“我想回来,年丰村之所以穷,不在于偏远,而是因为老百姓的思想。”当时,陈大明的想法仅仅是回来当3年左右的村干部。“我就想,我回来当村干部,我每个月给村民开几次会,让他们思想上有所改变之后,我就辞职。”可是不曾想,陈大明的这个村支书,越当越稳定,村民们信赖他,大事小事都喜欢找他,这个志在改变村民思想的“临时干部”却成了村里的长期管家。
而这7年,陈大明也用他实实在在的工作改变了这个村,村里经济快速发展,群众思想很快蜕变。
“要是不当村干部,陈支书一年挣个50万没问题。”村民陈大聪说道。
而陈大明说,我不当干部,那我挣的是我一个人的50万,但是我当村干部,带来的可能是全村百姓的50万、100万……
★★“那一刻,我不能只想我自己”
2013年9月7日,石门发生了5.7级地震,当时陈大明开着一辆皮卡车从乡政府准备回村,远看前面山头飘过一股白灰,紧接着,山上的石头滚了下来。正在这时候,陈大明的手机上收到了地震预警短信。
“惨了!”陈大明直接调转车头去了年丰村一组,这是全村条件最差最易发生房屋坍塌的地方。陈大明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给村里其他几位村干部,分别查看村中地震情况。
在年丰村一组,陈大明一户户组织百姓进行了紧急疏散,自掏腰包购买了12个大棚作为临时住所安置村民。面对很多年老走不动的村民,陈大明不顾随时可能坍塌的房子所带来的危险,跑进老房子里将村民们背了出来。一阵忙活之后,所有的村民都得到了紧急疏散。
“那一刻,我不能只想我自己。”陈大明一直在年丰村一组守了两天,直到村民基本得到安置才离去。
2013年,陈大明被评为当年感动威宁十大人物之一。因为他的无私无畏,因为他在灾难来临的时刻没有丢下一个群众。
★★“村民的思想必须要进步”
在年丰村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就是铁匠塘,当地全组都是苗族。2010年陈大明第一次去这个地方走访的时候,完全被村里的卫生条件所吓到了。“人畜不分居,条件非常恶劣。村民的思想必须要进步。”
面对这样堪忧的卫生条件,陈大明想到了一个办法。用奖惩结合的方式来改变当地村民的卫生条件。在全村选出几个靠得住的村民,不定时到各个农户家进行卫生检查,谁家的干净就奖励一个脸盆或者一个锅,谁家卫生条件差就要求他打扫村里某一路段的卫生一个星期,所有的卫生考核都通过村里的广播告知所有的百姓。
如今,走进铁匠塘,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满路牲畜粪便、四处生活垃圾的场景,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通村通组路,整洁的村容村貌。
为了发展当地的经济,陈大明还组织老百姓成立了老百姓自己的合作社,发展养殖业,养牛养鸡,如今,当地村民有一半多都加入到了合作社发展养殖业。
“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经济有关联,必须要肚子吃饱了,兜里有钱了,才来谈论如何活得干净。”
在陈大明的带领之下,年丰村从曾经的人均年收入800元发展到如今人均年收入5800元。曾经脏乱差的街道,也在一点点蜕变成干净整洁的新农村。2017年,陈大明被评选为威宁十佳青年,是十佳青年评选中唯一的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