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以特色小城镇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作者:文兵 时间:2017-05-25 阅读:230
本报讯(通讯员 文兵) 近年来,威宁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强化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注重规划引领、强化机制建设、立足特色禀赋,努力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之路。
政策引领,规划先行。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小城镇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始终走重投入、请专家、编精品之路,始终坚持“百年建筑,千年城镇”的理念,立足把县城、县域次中心镇和重点镇、重点发展的行政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四个层次,分轻重缓急,全面推进各类规划编制工作。
强化机制,狠抓质量。围绕“三创三建”(创全国文明城镇、创国家卫生城镇、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镇)目标,积极推进“四化”规范管理(即信息数字化、管理网格化、经营市场化、考核标准化),坚决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观念,树立“管理出形象、管理出效益”的理念,打造质量小城镇、和谐小城镇。
立足禀赋,打造特色。依据各小城镇资源禀赋和发展规律,突出抓好产业特色、建筑特色、文化特色;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发挥比较优势,构建产业、旅游、民族风情等特色小城镇发展格局。
注重文化,厚植优势。充分挖掘“多彩高原·风情威宁”的民族文化品牌,在注重历史的原真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彰显个性、传承文脉,提升小镇的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切实营造“河在城中,城在山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的优美人居环境。
通过实施特色小城镇建设,突出强化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发展与产城产景融合发展力度。
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备。高起点规划,高效能建设,高水平管理,努力扩大小镇规模、完善小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发展镇域经济。认真抓好小城镇靓丽工程及村容村貌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
产业支撑能力日益增强。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突出自然、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整合涉农资金,打造旅游景观型、绿色产业型、商贸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等产业类型,促特色小城镇建设取得成效。
示范带动作用日渐凸显。进一步发挥示范小镇在推动全县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促进镇村联动的纽带作用。通过典型引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小城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着力发挥省级示范小城镇迤那镇、省级示范小城镇二塘镇、市级示范小城镇东风镇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