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5-25

小土豆 大产业

作者:卯龙艳 时间:2017-05-25 阅读:206


 小土豆  大产业
——威宁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丰收见闻
记者 卯龙艳


  连日来,当一株株传统种植的马铃薯还处在团棵生长期时,素有“马铃薯之乡”的威宁5万亩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早已陆续收获上市。
  五月的威宁阳光明媚,双龙镇大地村的三膜马铃薯种植基地内热闹非凡,一个个白色的大棚里,大家正忙着测量、挖收、过称,忙得不亦乐乎。
  2016年底,该村的国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了60多户农户的土地,并在12月份种植了150余亩的三膜马铃薯,如今几个月过去了,地里的马铃薯迎来了成熟期。见到刚挖出来的一个个黄澄澄大个头的马铃薯马上就可以卖到市场,不仅让该基地负责人充满了信心,连在附近到基地里打工打工的老百姓都喜上眉梢。
  “目前,从我们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挖了卖出去是八毛钱一斤,在市场上批发的价格一般都是在一块三到一块五一斤,这段时间因为都没有其他马铃薯,去年收的老马铃薯又差不多都卖完了,我们的早熟马铃薯出来恰好就是赶在这个时间上,价格上相对比较占优势。”国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今年大地村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基地种植三膜早熟马铃薯收入能达到达60余万元,马铃薯挖出装袋后主要销往贵阳、昆明等周边市场以及广东、广西等地区。
  “苦荞粑粑包谷饭,小小洋芋半边天”,曾几何时这样的日子是无数威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马铃薯在威宁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被当作主食。作为著名的“马铃薯之乡”,威宁在马铃薯种植方面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均处于一流水平,老百姓种植马铃薯的热情高,发展马铃薯种植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渐渐增多,农村闲置的土地也慢慢增加,把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利用区位优势谋求发展成为必须的出路,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种植就是其中的渠道之一。
  “现在看来还是形成规模的种植比较好,靠原来个人种,就像很多老百姓说的当年收获的马铃薯还不够当年吃谈什么拿到市场上销售,靠种马铃薯脱贫致富就更不可能了。但是我们现在以合作社牵头流转闲置土地来连片种植以后,情况比原来好了太多,老百姓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说完后合作社负责人又忙着指导工人装袋去了。
  与此同时也在忙着收获早熟马铃薯的还有五里岗街道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在一个个白色的大棚内,随着一台台小型收割机轰隆而过,一个个个头硕大的早熟马铃薯从地里“跳”了出来,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深藏在地里的早熟马铃薯就被机器翻了出来,20多个村民跟在机器后面忙着把马铃薯收入袋中,看到又大又好的马铃薯,村民们也乐开了怀。
  “现在这个三膜覆盖的马铃薯相对比起我们以前种的要好很多,个头又大又匀净,看着就很喜人。我们村里现在好多老百姓都把土地流转给他们合作社,我们每年都有流转费,平时我们还在合作社里打工,又多了一笔收入,现在每个月我们还是有两三千元的收入。”村民赵才云介绍说。
  “我们现在来这个基地里打工,每天有70元的收入,一个月下来就有两千多元,比去外面打工好多了。村里没人种的地也被集中起来种三膜马铃薯,我们老百姓地不用自己种了不说,每年还有流转费哩。”五里岗街道寒洞村村民卯荣姐笑着说。
  近期以来,这里每天平均要挖出8千斤的马铃薯到城区市场售卖,批发的价格每斤在一块到一块三不等。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还遇到前来基地里参观的客商,他们准备洽谈和基地合作的问题。
  今年以来,五里岗街道三膜早熟马铃薯种植基地共流转土地5000亩,涉及468户群众。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不仅产量高,而且比普通种植的马铃薯早了一个多月上市,占尽商机市场,销路有保障。
  抢占商机销路不愁不说,威宁同时还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在三膜早熟马铃薯种植示范区内配套基础设施投入,解决公司及合作社的后顾之忧。为了保证马铃薯的质量,采取统一供应种薯的方式,从根源解决马铃薯种植病害问题,每亩供应种薯在300斤左右,同时每亩地贴息贷款8000元,保证资金供应到位,做大威宁商品薯种植,打造威宁高原特色马铃薯品牌,大打马铃薯产业牌。
  据了解,今年威宁在草海、双龙、麻乍等30余个乡镇(街道)种植三膜马铃薯栽培5万余亩,共87个合作社参与种植。通过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方法,采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模式,探索出了“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扶贫新路子,有效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小小的马铃薯也顶起农民脱贫的半边天,加快全县脱贫攻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