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多举措加快 农业产业发展步伐
作者:张玉 时间:2017-05-26 阅读:184
本报讯(通讯员 张玉) 2017年以来,威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到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中,对农业基地水、电、路及机械化全方位配套,从规模化、标准化、农旅一体化及“三变”模式等方面进行打造和探索,及时跟进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多举措加快农业发展步伐。
配套基础建设。为持续推进产业脱贫攻坚,县人民政府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围绕“基础设施跟着产业走”思路,为引进企业解决“五通一平”,在整合水利、电力、交通、农机、发改等部门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县财政专门预算4879.5万元资金用于三膜马铃薯供水及用电设施。在观摩点上,还配套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及机械化播种、采收等设施。
三产融合发展。威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气候优势,着力在精深加工和农旅结合上做文章,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使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苹果气调库、黔韵紫海旅游景区等项目均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上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威宁紧扣“113攻坚战”主旋律,进一步创新经营主体精准对接机制,在建成的这些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基地中,重点突出贫困农户参与角色,增强吸纳贫困户就业能力,使产业链利益分配倾向贫困村、贫困户,切实做到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以产业发展消除“空壳村”。比如迤那-牛棚万亩精品苹果基地按照“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村社联建模式,所产生利润按照公司占股90%、农户占股8%、村集体占股2%分红。据测算,发展10300亩苹果产业,可带动贫困户393户1651人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实现由传统的玉米洋芋向向苹果产业转型,把小小的一棵苹果树种成“脱贫树、致富树、小康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