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5-26

一条大道通“海外”

作者:卯龙艳 任政新 时间:2017-05-26 阅读:298


 一条大道通“海外”
——哈喇河镇海外村通村公路修筑侧记
记者 卯龙艳 通讯员 任政新


  初夏时节,走进哈喇河镇海外村的通村公路施工点,只见一辆辆运送石料土方的运输车来来往往忙着运输修路所需的材料,工人们有的忙着搅拌水泥,有的忙着平整路基、堆砌石块,到处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全长10.8公里,投资800余万元,连接哈喇河镇海外村和双龙镇高山村的这段通村公路修筑完后,将成为海外村老百姓和哈喇河人出行的必经主干道,是帮助他们脱贫奔小康的“小康路”。
 
    
  2700余人的海外村,其中精准扶贫户有223户933人。目前还没有通村油路的同心组和小海组只有原始的土路,老百姓出行极为不便。2016年县交通局通村公路项目正式在海外村进行勘测选址,确定了海外村通村公路的修建,总投资880万元,2017年年底完成施工并通车,届时从哈喇河镇往威宁方向将缩短40分钟的路程,不必再往黑石头镇方向费时绕路。
  “我们现在修的这条路长10.8公里,宽5.5米,目前开工已经三个多月了,估计年底就能完成施工。到时候我们海外村也有一条像样的大路了。”海外村村支书海长稳介绍说。
  “出行方便了,地里种出粮食蔬菜也可以随时拉到市场上去卖了,外面有好的项目也会慢慢进到村里来。这条路涉及我们村没有通村道路的同心组和小海组,惠及农户400多户1800多人,这条路修好以后,别的不说,就说村里老百姓种庄稼就方便了不少,春种时运种子化肥,秋天收粮食,再也不用人背马驼了,这不是大实惠是什么。”海长稳说。
  要想富,先修路,没发展渠道的海外村老百姓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从一开始的勘测征地到现在的全面施工,全村老百姓都积极配合,盼望着这条“小康路”早日完工。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逢雨季,来势凶猛的山洪带来的泥石还把毛路阻断,小小的洋三河竟把海外村隔开了,两岸的人靠着原始的呼喊来交流;每到冬季,地面结冰,人步行都打滑难行,更别说车辆通行。”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外村村民,对于出行困难蔡国深有体会。
  “原来我们这里就只是一条泥巴路,平时只有小型的拖拉机、摩托车、三轮车这些可以通行,遇上极端天气,我们办事基本只能靠双脚走,政府的工作人员下队办事也很不方便,有很多地方车子根本去不了。现在要修这条大路了,基也挖宽了,路面也整平了,我们老百姓出行也不再困难了。”村民说。
  “等明年路通了,我打算弄些蜜蜂来养,我们哈喇河镇每到春天到处都是梨花、桃花还有其他的野花,养蜜蜂肯定能行,到时候我多养点,把收来的土蜂蜜拿到市场上去卖,又会有一笔收入。”说起未来的打算,村民蔡国信心满满。
  像蔡国一样,想要依托通村路谋出路的人海外村不在少数,他们有的搞养殖,有的发展蔬菜种植,都在找适合的致富产业。
 
 
  修好路,老百姓有出路,在修路的同时海外村的一部分老百姓也因为在修路的工程队里打工收入有了大幅增加,村民锁应超就是其中一位。
  作为村里的精准扶贫户,锁应超一家的生活一直只在解决温饱上挣扎。“前几年想着出去打工吧,年龄大了人家工厂不要,我身体还算很好,还能做泥水工,可是我们村去外面只有一条泥巴路,我又没钱买摩托车,要出去做工也不方便。”锁应超说。
  务工没出路,靠着家里的几亩土地,锁应超家里每年种的庄稼只能糊口。靠着政府提供的扶贫款,锁应超买来两只羊喂着,今年年初村里的通村公路开始动工时,锁应超听说修路的工程队正在招工人,便去报了名。靠着自己做水泥工的经验,锁应超在工程队找到了一份工做,每天有120元的收入。
  “现在我在他们修路的工地上做工,每个月有3600元的收入,工程队的老板都是按月给我付工资,从来没拖欠过。比起原来种苞谷洋芋,我的收入翻了两倍,等路修好了,我就有了一笔存款,可以拿去多买些羊和牛来喂,还能买辆摩托车,出去务工就方便了。”锁应超笑着说道。
  海外村像锁应超这样每天在修路的工程队里务工的村民有10多人,他们大多是精准扶贫户,他们都觉得自己离小康生活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