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
作者:杨兴友 时间:2012-01-09 阅读:442
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
——《随省委书记走村进寨“六记六思”》读后感
■中共毕节市委委员 县委书记 杨兴友
2011年10月31日,《贵州日报》 头版刊登稿件《随省委书记走村进寨“六记六思”》,报道了去年9月16日至17日战书书记深入贵阳市开阳县、息烽县走村进寨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的生动事例。在“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中,战书书记轻车简从“微服私访”,走进基层听民声,一枝一叶总关情,对我们启发较大,感受颇深。——《随省委书记走村进寨“六记六思”》读后感
■中共毕节市委委员 县委书记 杨兴友
战书书记下乡“四个没有”,走访调研没有警车带路,没有预先确定考察路线,没有预先给任何地方打招呼,也没有市县领导陪同,更重要的是战书书记怀着真情,揣着主动,走到基层群众中间问生产、问生活、办实事,这是战书书记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一贯作风。去年元月13—15日,战书书记顶风雪、冒严寒和乘列车住进威宁县迤那镇农户家,走村串户,三天两夜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情深意切,高度关注群众的民生和发展,以实际行动作出了表率,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着:“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身教胜于言传。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领导,我时常在思考三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公路好了、交通工具好了,有的领导干部和老百姓的感情反而疏远了呢?为什么有的干部水平高了,做群众工作水平反而低了呢?为什么党的惠民政策多了,部分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以及干部的意见反而大了呢?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是否站稳群众工作立场的问题。我们全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刻领会战书书记谈到 “四个不一样”(阵势不一样、接触的对象不一样、了解到的情况不一样、受到的教育不一样)的内涵,带头将战书书记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的务实精神和亲民爱民的高尚风范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及时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作风。
要以、“四帮四促”、“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为契机,突出抓好“九民”,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一是要服务于民。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心中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是要倾心于民。“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要牢固树立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畏的思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要取信于民。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为人不长“官气”,办事不耍“官威”,从政不减“官德”,平易近人而不盛气凌人,作风谦恭而不威风凛凛。四是要造福于民。做到没有兼顾各方面利益的政策不出台,得不到大多数群众支持的政策不出台,与民争利的政策不出台。五是要让利于民。“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不要用“乌托邦式”的思想和把政绩刻在地球上的执政理念去抓工作,而是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利益上惠及群众。六是要问需于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惟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七是要信服于民。“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要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八是要问计于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走出机关大院,走出文山会海。机关工作一定要重心下移,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基层,基层干部一定要坚守一线,真正做到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九是要以德服民。要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看得开名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小节,管得好亲人。要有一种“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身立德,不为困而变节”的境界,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水,正直如绳;饥不从猛虎食,渴不饮盗泉水,暮不从夜雀栖;心不动于利禄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党的群众工作是党的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根本性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关心群众、做好工作、促进和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人民群众离不开共产党”。我们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心里没有群众就是忘本,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就是变质;滥用手中权力,欺压群众,就是对共产党的背叛。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根本点,牢牢把握创新工作方法这个着力点,切实抓住增强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这个关键点,始终站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个立足点,真正做到服务于民、倾心于民、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让利于民、问政于民、信服于民、问计于民、以德服民,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