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6-06

爷爷的石磨

作者:杨勇 时间:2017-06-06 阅读:245


   在我家老屋的房角里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有一台石磨,上面布满了许许多多灰尘,已经有20多年没有用了。本来准备丢弃,爷爷看到后走过来对我说:“这台石磨不能丢了,它是我用心血换来的,你们一定要好好留着它。”
  爷爷虽然已经80多岁,但他的身子仍然非常硬朗,浓浓的眉毛十分粗硬,两眼总是那么炯炯有神,说话声音比较洪亮,为人清清白白的,办事实实在在的。爷爷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说,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家乡的不少人家都有石磨,就是我们家没有。“现在有石磨的人家可多了,什么时候我们家才也有石磨呀?”奶奶经常这样数落爷爷。“他们家的石磨也做得太差了,底下要用簸箕接东西,要做就做一台带盘的石磨,那样才方便好用。”爷爷非常认真地说。于是,爷爷就去街上买了手锤、钻子,说干就干。在距离老家四里多路的大山里,他找了一块直径一米多的细砂石,早出晚归开始打石磨,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辛努力,石磨做成了。做磨容易背磨难,要把那么一个“庞然大物”运回家那才是最困难的事。爷爷用钢钎把盘磨移到背架上,刚一抬起来,谁知背架脚就断了,爷爷非常生气。接着他又重新做了一个非常结实的背架,爷爷背上沉重的盘磨,一口气走不了十步路,加之还要翻山越岭、爬坡下坎,走走歇歇、歇歇走走,其劳累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了,就这样,四里多路,他走了整整三天才到家。当时,生产队里的机器称就放在我们家,爷爷将盘磨称了一下,底下带盘的有368斤、上面的一扇112斤。看到新石磨,乡亲们都纷纷称赞爷爷的心灵手巧,有的人还说爷爷是队里的“第一大力士”。
  装好石磨之后,爷爷又制作了磨把手和磨弯钩,用一棵鬃纯从楼上吊下来系在磨弯钩上,将其嘴放进磨把手的孔眼里,石磨就可以使用了。爷爷做的石磨是家乡最好的石磨,既美观又实用,受到邻居们的交口赞誉。爷爷做的石磨分为两扇,底下的一扇最大也最重,其直径有108厘米,外面是一个圆形的石槽,其宽度和深度都是一样的,槽的一侧有一个伸出的口子,磨出来的食物可装在石槽里,之后再从槽口弄出来,石槽的里边便是磨盘了,其上有密密麻麻的磨齿,非常锋利;上面一扇的直径与下扇磨盘相同,厚度36厘米,顶上部有深8厘米的盛物盘,其一侧有直径3.5厘米的漏物孔,外边的中部有一个长方形的石槽,那是上磨的把手。有了石磨,我们家也热闹起来了,乡亲们经常来我家磨东西。石磨的用处可多,可以磨包谷面、大米面,可以磨小麦面、苦荞面,也可磨豆浆、嫩包谷粑,它给家里带来了很多方便,也受到人们的喜欢。其实,石磨的奉献精神是十分可贵的,每当人们用它的时候它就会忙得团团转,夜以继日、任劳任怨,似乎没完没了;不用它的时候它就会静静地站在角落里,无声无息、无怨无悔,任凭灰尘沾满、蝇爬蚊叮。
  昼夜循环,寒暑交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打米机、打面机、豆浆机取代了石磨,但爷爷心爱的石磨将会永远地被我们地保存着,因它代表了一段历史,也曾经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有了石磨,对乡村和亲人的记忆仿佛都有了落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