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滴水观音书(五章)
作者:卯旭峰 时间:2017-06-12 阅读:204
草木本无意,人心自扰之。
——题记
和一株植物相处
日子如叶面的水珠,悄悄溢出来,又悄悄风干,默无声息。
与你共处一室,已有数百天。
各守一隅,相安无事。你宛如观音,傲然而立;我如同木偶,呆若木鸡。互不言语,互不吹捧,各自消磨着漫漫时光。
你的生存,其实很简单。一杯剩茶、一瓢自来水,就够了。从窗户进来的一缕微光、一丝氧气,就够了。
不争春雨,不抢阳光,不求关注,不要热闹。
不慌不忙,不疾不徐,让蓬勃的生命,在体内喷薄、燃烧。
一天,就这样过去了。一年,就这样过去了。
我默默地做事,你静静地生长。我不用顾忌你的想法,你不必考虑我的感受。就像大自然中的两株植物,互不打扰,和谐共生。任时光流转,静看日升月落,笑看世事如烟。
和一株植物相处,是一件微妙的事。
一株小小的滴水观音,与我相濡以沫,常常被我忽略,但似乎比我更懂得生活。
安静的生命
春风仿佛一只能叫醒季节的雄鸡,一声啼鸣,漫山遍野就绿了。
芳草吐翠,百花齐放,万木葱茏。山岭上,原野里,到处热热闹闹像赶场。植物们把蓄积已久的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呈现出新生命的恢弘气象。
安静的,似乎只有室内这株滴水观音。它肯定也听到了春的脚步,春的呼唤。在幽暗的角落,偷偷拔节,静静伸展出新的叶片。
它的生长,应该是在夜晚悄悄完成的。白天太噪杂,不适宜成长。
缭绕的烟雾,喧响的电话铃声,窗外汹涌而入的车流噪音……滴水观音应该也会烦躁,也会无所适从。
我不得不佩服这株小小的植物。远离沃土,远离阳光,远离雨水,貌似安静,却能不断增添出新绿。
慢慢发现,我才是一株安静的植物。在万物争荣、草木竞发的春风中,尚且无知无觉,无欲无求。
冷眼遥望,不远处的那一场秋霜。
最后的时光
这是一年中最后的时光。
低温持续在窗外,寒潮阻挡不住回家的人流。
我在一年最后的时光里,继续着最后的坚守。枯坐,如坐针毡。
多少青春岁月,都在枯坐的时光里消失无影。有如空调里吹出来的暖风,不疾不徐,甚至我都没有察觉到。
也好,难得如此安静。匆匆忙忙一年,必须静一静了。
这个日子,没有电话烦扰,没有人声喧哗,没有材料纠结,没有突如其来强加的困惑。
忙里偷闲,静下来。虽不能心静如止水,至少也要静成窗前那株滴水观音。一年来,它在这喧嚣繁杂的室内,静静伫立,不骄不躁,不温不火,默默享受着空调馈赠的温暖,始终把绿色的生命蓬勃在我们干涩苍白的视野。
做一株滴水观音,也许很幸福。
有些事,或许是无谓的坚持。比如,这除夕之日最后的坚守。没有谁强迫谁,这个世界更不会离不开谁。
而生命深处,总有太多的放不下,总有太多的责任与担当。
此刻,在这没有人气,没有生命迹象,没有阳光雨露的室内,没有谁要求滴水观音顽强生长,可它依然独自葱茏苍翠。
我也模仿滴水观音,坚守在无所事事的时光。
在枯燥乏味的日子,能与滴水观音相看两不厌,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在百无聊赖的时刻,能与一株植物进行心灵沟通,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滴水观音,滴水观音!在这一年最后的时光里,让我们共享快乐吧。用我们卑微而平静的生命,轻轻地道一声——新年快乐!
与滴水观音书
你肯定不是一株简单的植物。
根茎粗壮,叶片肥大。一看就知道是来自肥沃的泥土。
那个精美的花盆,是你出身的象征。
孱弱的绿色,出卖了你的外强中干,与浅薄。
开不出一朵花,结不了一粒果。终日假装强大,俨然成了大自然的主宰。
不辨东西南北,随意指示清风的走向。
不识春夏秋冬,胡乱发出季节的信号。
等待、守候太阳,似乎是你生命的全部。随着一缕阳光而动,是你存在的意义。没了太阳的呵护,一切可笑可悲可怜可叹可恨将如你阔大的叶片,一一展露,贻笑大方。
室内狭窄,无处安放。置于墙角,依然占据空间,挡了道路。
每次经过你,都要小心避让。不想看到你的叶片,你的矫揉,你的装腔作势。
世间万物,各有其位。有些东西,位置不对,也许就成了多余的摆设。物不能尽其用,反而成了负累。
睡梦被噪音扰醒,心绪颇不宁静,突然有话想对你说。寥寥数语,语焉不详,不知所云。
悔过书
突然觉得自己有罪。
无意间参与了一场谋杀。
这些天来,室内的滴水观音叶片泛黄,萎靡不振,像一个垂危的病人,气息奄奄。
一年多来,我们让它为室内添绿,却没有为它输送过养料。很多时候,它都被遗忘在幽暗的角落。
只有倾倒残茶剩水的时候,才会有人想起它。花盆里的泥土一日日风干,残茶一天天增多。干枯的茶叶,蓬松杂乱,占领了它的根部。
我有罪。我和大家一样,对一株鲜活的生命漠不关心。
如同抖落遍地的烟灰、残留的烟头一般,这株旺盛的生命,就在我们的不屑一顾里,苟延残喘。
日复一日,它终于挺不过去了。
平素不养花草,我不知道滴水观音需要什么养料。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我力所能及的,就是为它清理掉根部的污秽,舀两瓢水来浇灌。
一株旺盛的生命,在万木葱茏的季节香消玉殒,是一场悲剧。
亲眼目睹一株植物死于非命,是一件残忍的事情。
不然,我也有从众之心——
区区草木,死则死已,死何足惜?况且,这又不是私人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