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不再拎着水瓶子上学
作者:李欢 李寅 张飞 时间:2017-06-14 阅读:223
让学生不再拎着水瓶子上学
——黑石头镇长海小学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小记
记者 李欢 通讯员 李寅 张飞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刚响过,黑石头镇开厂村长海小学的学生们便走出教室,完成了一天的课程,下午放学后,也是当天值日生打扫教师卫生的时刻,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提着拖把赶往清洗池,水龙头一打开,白花花的自来水便流了出来,学生站在水池台阶上,细心地冲洗拖把,准备打扫教室卫生。
长海小学坐落在开厂村的半山腰,从山脚到学校要经过弯弯曲曲的同村硬化道,路窄、弯急。看着学生正在用自来水冲洗拖把,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学校有过缺水的历史,谁也不曾想到学生拎着水瓶子上学,解决口渴或者洒水防止打扫教室卫生时漫天灰尘的问题。
提及学校的用水困难,在学校工作15年之久的胡攀胜老师最有发言权。2002年,胡攀胜到长海小学从教,缺水让这个外地老师最为头疼,雨季时节还好一些,可以收集屋顶的雨水,简单的过滤处理便可以用来做饭或者清洗衣物,遇到枯水季节,偶尔下雨收集的雨水呈酱黄色,无法使用,只能到离学校2公里左右的料石口子背水。
“那时候,我们买来装25公斤的塑料桶,系上绳索,到料石口子的水源点背水,水源点的水很小,只能慢慢等,一桶水要等上个把小时。水满后,背起水走山路,要半个多小时,常常是汗流浃背,中途还要休息。”胡攀胜回忆说。
取水的困难,让胡老师更加珍惜用水,常常早上洗脸的水留着晚上洗脚用。
在长海小学,学生用水也是特别困难的事情。据胡攀胜介绍,学校未通水之前,学生每天除了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外,还常常用塑料瓶子在家装满水带到学校,教室窗台上摆满了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水瓶,形成了一道不同寻常的风景线,学生之间也常常分享着窗台上塑料瓶子里面的“甘泉”。
2010年,学校为了解决师生用水困难,出资修建储水池以及买来抽水泵、管道等设施,从山脚的河道中提水,解决了全校师生用水困难。
2012年,学校开办营养餐,用水量大大增加,水泵常常因超负荷运转烧毁,加上高额的电费,大大增加了学校的负担。
2015年,当地政府及水利部门了解到学校的困难后,通过实地调研,总投资14余万元,重新修建取水池、储水池、高位水池等设施,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保障了学校师生用水。
“政府的饮水安全工程修建后,解决了学校340多名师生的安全用水问题,运营成本也大大降低,只有原来三分之一左右,学校也不再出现烧毁抽水泵无法正常供给营养餐的尴尬局面。”长海小学校长付正李介绍说。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饮水安全工程不仅惠及到学校,同时还解决了基督教长海子福音堂及学校周边十几户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学校的饮水安全工程通了,白花花的自来水解决了学校师生的用水难题,再也看不见学生拎着水瓶到学校上课的场景,学校的窗台上也不再有那一排排的高低不同的水瓶。
事实上,长海小学校园饮水安全工程只是威宁开展校园饮水安全工程以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威宁打响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农村学校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共解决全县8万名师生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