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6-14

从“新”出“发”

作者:马招轮 时间:2017-06-14 阅读:265


 从“新”出“发”
——新发布依族乡脱贫攻坚侧记
通讯员 马招轮

  距县城90公里的新发布依族乡(以下简称新发乡),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沟壑纵横,生存环境恶劣。2014年,新发乡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5161人,贫困发生率达32%,因历史因素和环境条件限制,该乡脱贫摘帽之路步履维艰。 
  近年来,新发乡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要求,紧盯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优势特色种养殖业,积极探索新型扶贫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12255”的板块经济发展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围绕“334”,抓好“12255”
 
  3月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桑维亮到新发乡蹲点调研,召开座谈会时提出,要抓住“三个根本”:抓住生态建设这个根本,抓住教育这个根本,抓住产业发展这个根本。市委常委、县委书记肖发君做了“三个指示”:提振精气神、找准突破口、强化火车头。市政协副主席、县人民政府县长陈波提出“四个措施”:系统谋划、因村施策、长短结合、精准落实。
  根据市、县领导重要指示精神,新发乡制定了“12255”产业发展思路,即养牛1万头;蔬菜种植2万亩;优质马铃薯1万亩,其中早熟马铃薯种植5000亩,常规马铃薯种植15000亩;经果林5万亩,其中核桃种植4万亩,石榴5000亩,花椒种植5000亩;烤烟种植5000亩。 
  明确目标后,新发乡干部群众“撸起袖子甩开干”。 
 
围绕生态产业化,抓好产业生态化
 
  时下,走进新发乡龙滩村石榴基地,漫山遍野的石榴苗映入眼帘,绿油油的,绿得耀眼,绿得透明,着实让人喜爱。
  新发乡发生的变化,源于地方党委政府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建设新农村的突破口,紧紧抓住果蔬、养殖等产业,有效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建设各种道路管网,流转土地等,种植石榴、花椒、核桃、蔬菜、马铃薯、烤烟、中药材,养殖牛、猪等,大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今年,新发乡按照“12255”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强生态修复,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规划种植核桃4万亩,种植石榴5000亩,种植花椒5000亩;大力发展经果林产业,不仅扩大了森林覆盖面,还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而且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凸显。同时,规划种植黄姜5000亩,魔芋5000亩,蔬菜1万亩,优质马铃薯1万亩,烤烟种植5000亩,养牛1万头等。
新发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紧紧抓住果蔬这一主导产业,着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围绕基地实施品牌战略,推广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新发农业”知名度。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在新发乡这样山高水远的贫困地区,抱团发展,突破创新才是长远的发展之道,“12255”模式的提出和运作,给这个极贫乡带来了新的生机。
 
围绕产业发展,抓好基础设施
 
  站在梅花山梁子往下望,远远的山脚下,薄雾缭绕,一排排独具民族特色的青瓦白墙农家小院掩映在花红柳绿中,空气里弥漫的都是甜蜜富足的气息。
  沿着梅新公路前行,马铃薯基地里人声鼎沸,公路两旁机器轰鸣,新发境内,处处是生产,村村搞建设。
  据悉,规划设计的新发至玉舍长15.2千米宽8.5米的二级公路、电视塔至新发的28.5千米三级公路提级改造、金钟至龙场至新发的三级公路提级改造、9条44千米循环路以及57条89.29千米通组路建设等现已陆续启动实施。联通“中动脉”,串通“小动脉”,新发乡将彻底改变落后的交通面貌。
  如今,新发乡按照抓生态、抓教育、抓产业的根本要求,提振精气神、找准突破口、强化火车头,系统谋划、因村施策、长短结合、精准落实,美了乡村富了民。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了路还有水也是重点,新发山高坡陡切割深,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全乡境内大部分地区存在用水困难,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乡正在规划设计开兴村小二型水库建设,花园村及出水村较大型的提水工程建设,现已陆续启动8个人畜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小水窖、自然水源散户自流取水建设等。建成后,全乡安全饮水可实现全覆盖。同时,我乡还正在边规划边实施5000亩花椒、3100亩辣椒、5000亩烤烟、5000亩石榴等产业基地的配套供水工程。” 新发乡党委书记毛海峰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