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三措并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作者:马永坤 时间:2017-06-16 阅读:192
本报讯(通讯员 马永坤) 近年来,威宁 “三措并举”,以“互联网+ ”行动计划为指导,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建立“创新驱动”模式,不断释放技术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科技普惠水平,进一步推动政府数据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的转变,旨在加快数据跨部门、跨行业流动,提升数据价值。
强化组织保障,筑牢发展根基。自开展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对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积极组织调度大数据产业发展业务工作,各相关部门配合联动,形成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良好格局。在县政府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加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大数据产业发展办公室”牌子,内设大数据综合股、大数据产业股、统计宣传股。从各事业单位抽调精干业务人员专门从事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夯实大数据发展力量。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结合各部门情况,充分发挥部门优势资源,确定了县大数据产业发展办公室职责分工,谋划实施好大数据产业发展各项工作。
推动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管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采用PPP模式进行“智慧威宁建设运营服务PPP项目”及“大数据融合共享示范中心PPP项目”的建设与运营。“ 智慧威宁”建设运营服务PPP项目,资金来源通过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模式)自筹,拟由社会资本募集资金完成建设。涵盖了“精准扶贫”、“智慧平安”、“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服务项目。目前,全县已完成“智慧威宁”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建设,中心设备已调试完成;已完成公安指挥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精准扶贫系统软件已开发设计完成并进入上线调试阶段;“威宁自治县大数据融合与共享示范中心PPP项目”,资金来源通过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模式)自筹,拟由社会资本募集资金完成建设,项目实施内容包含数据采集与勘误、数据整理与融合,形成了数据采集与勘误的基础数据项共计107项。目前,已根据县卫计局的要求,形成居民健康卡制卡的数据清单约28万人;根据县人社局的要求,形成了居民就业创业的调查数据约100万余人,形成社保卡制卡的数据清单约44万人。由县农牧局牵头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大数据采集工作。
创新工作机制,打造工作亮点。打造地区特色的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应用子系统包括精准识别系统、精准帮扶系统、扶贫应用系统、项目监控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二维码应用系统、移动端应用系统、远程培训系统等。运用高性能信息处理、物联网、云计算/云存储、下一代通信网络等先进信息技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全程服务、统计分析为最终目标,面向全县管理部门及帮扶提供单位、组织、个人的多层面全方位的综合扶贫帮扶信息服务平台;同时,推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创新扶贫帮扶的管理方式,构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将各个部门的资源统一共享,增强同级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性和上下级部门的信息传达及时性,提升管理运行效率,打造社会扶贫综合管理系统,为社会力量提供扶贫新通道,通过数据采集、分析、挖掘,不断提高精准扶贫的针对性、有效性,再组合物联网等先进信息化技术。贯穿识别、决策、匹配、帮扶、管控、服务、退出的精准扶贫全过程,为脱贫决策决战提供科学直观的可视化依据。建设“智慧农业”项目,进一步创新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技术模式,建立农业物联网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使农业物联网技术成为新型生产力,在“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融合,实现农特产品二维码溯源追溯。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