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6-16

威宁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作者:文兵 时间:2017-06-16 阅读:250


   本报讯(通讯员 文兵) 近年来,威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农民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
  狠抓经营主体培育。完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发展机制,促进产业发展与龙头企业培育相匹配,积极安排项目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脱贫攻坚,吸纳贫困户为专业合作社社员进行产业发展扶持、招收贫困户子女到龙头企业就业,充分发挥企业产业化精准扶贫示范带动作用。
  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整合各相关部门产业项目资金,集中向优势产业区域投入。根据精准扶贫要求和产业化扶贫工作特点,将有关项目向帮扶区域及帮扶对象按产业整合类别进行倾斜投入。
  强化营销体系建设。通过物流加工及销售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工荞酥、、荞饭、荞酒等近20个系列产品。威宁马铃薯、苦荞系列产品、中药材、蔬菜、畜牧业产品等农产品正在向大中城市推进。苦荞系列产品已进入华润超市、“威宁荞酥”等产品已进入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在重庆、成都设立“威宁洋芋”直销点,开通到贵阳的“蔬菜专列”和到重庆、成都的“威宁洋芋”铁路运输专列。
  推进示范特色打造。通过扶贫信贷资金支持,培育和扶持一批产业示范村、示范小区、示范户,辐射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致富。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要求,结合贫困村实际和产业优势,集中打造一批经果林、中药材、反季节蔬菜示范村、示范小区和示范户,扶持发展一批家庭农场、家庭养殖场,家庭林场、家庭果园、农家乐示范户、乡村旅社,确保其产业发展有规模、有效益,发挥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投入、项目扶持、农户参与的方式,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为抓手,借鉴塘约经验,采用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村(居)两委+合作社+企业+农户等形式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