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6-28

彝寨三姐弟 高考同“及第”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7-06-28 阅读:344


彝寨三姐弟 高考同“及第”
——板底乡板底社区文秋玉三姐弟的高考故事 
记者 陈武帅

姐弟三一起加油

  仲夏时节,百草坪山下的板底乡清爽宜人。这些天,文秋玉姐弟三人同时高考并取得骄人成绩的喜讯传遍彝乡十村八寨,村民纷纷对这三姐弟共同求学互帮互助的故事啧啧称赞。二姐文秋玉以619分的高分荣膺威宁理科“探花”,大姐文亚奇不甘示弱考上理科一本重点线,弟弟文阳也超出理科二本线几十分。
 
三姐弟同窗,校园最美风景线
 
  在威宁民族中学校园的绿荫下,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学习、一起玩乐。他们是文亚奇、文秋玉、文阳,这形影不离的三姐弟,是同学眼中校园最美的风景线。
  据板底中学教师刘赟介绍,在板底中学读初中时,姐姐文亚奇和文秋玉为了带弟弟一起上学就留级和文阳同班,从此开启了三姐弟的同学生涯。中考时,文秋玉考了全县100名,文亚奇和文阳也考进当年板底乡前十名,成为板底中学的美谈。
  三姐弟的父亲文富龙是位拖拉机司机,靠跑运输供三姐弟读书,母亲在家务农,勤俭持家。为了节约生活费,三姐弟在威宁租了一间小屋,从家里拿来玉米面、腊肉和蔬菜,一起生火做饭,但每月开支也要1000多元。
  “这个三孩子很听话,他们会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学习和生活上我不用操心,我只负责挣钱供他们上学,很苦但我很满足。”文富龙乐呵呵地说。
 
高考同“及第”,姐弟同圆大学梦
 
  “是您擦干我第一滴眼泪/妈妈/是您让我学会飞翔/妈妈/您是我心中永远不灭的火把/黑夜里我不会迷失方向/妈妈……”采访时,三姐弟深情地唱起彝人制造唱的歌曲《妈妈》,他们想把这首歌献给在家任劳任怨的母亲。
  文阳好动,文亚奇安静,文秋玉灵动,这三姐弟个性不同。课余时间,文阳喜欢打篮球、弹月琴和彝族文字,文亚奇喜欢唱歌、文学,文秋玉则喜欢摇滚音乐和舞蹈。
  文秋玉说,从初中开始他们姐弟就是学校里文艺活动活跃份子,每逢火把节他们都要参加跳铃铛舞、撒麻舞表演。文阳更是对彝族母语文化很感兴趣,他能用彝文书写自己的名字和简单作文。
  对于学习,他们说也没有什么经验,没有深夜苦读,没有废寝忘食,只是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课后大把时间自己安排。三姐弟共同的爱好就是看文学巨著和看电影,还会一起爬凤山寺。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是三姐弟爱不释手的书,看完后他们还会一起交流心得体会。《茶花女》、《红与黑》、《红楼梦》等名著也是他们的最爱,被称为“魔鬼训练年”的高三这一年他们姐弟也看了不少书籍。
  在今年高考中,他们姐弟相互打气鼓励,乐观面对人生第一次大考。文阳说他和大姐文亚奇发挥比平时摸底考试稍差了点,当时目标都是上一本重点线,但这次考试结果差强人意。文秋玉更是坦言,她平时是全校前十名,这次考了全县第三名感到很满意了。
 
他们不是学霸,他们却阳光坚强
 
  “年轻即出发,有信仰的人生,不管成不成功,至少不会迷茫。”这是文秋玉的高考留言,字里行间充满了乐观自信。
  在威宁民族中学,三姐弟不是学霸,家庭还很贫困,但他们阳光坚强,青春的脸上洋溢着山里孩子特有的自信。
  每逢假期,三姐弟总是赶回家里帮忙做家务,犁田耙地、割草喂羊,这些农活他们做起来轻车熟路,俨然行家里手。他们说,父母很辛苦,能帮家里减轻一点是一点。这些年来,三姐弟从没乱花一分钱,从没向父母伸手要这要那。山里的孩子早当家,他们知道生活的不易,也挺起不畏风雨的脊梁。
  问及填报志愿,文秋玉和文亚奇毫不犹豫说想读医学,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成为白衣天使。文秋玉说她理想的大学是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但不管最终录取哪所大学,只要是学医就行。
  如今,高考落下帷幕,乐观的三姐弟即将踏上大学的殿堂。在他们面前展现的不仅是高考的喜悦,还有高额学费的苦恼。填报志愿后,面对三姐弟的报名费,这个普通家庭恐怕难以支撑。
  “不管生活有多难,我都要让这三孩子圆梦大学,我想找亲朋好友四处筹点钱,加上自己的积蓄,再想办法贷点款,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想我一定会挺过去的。”听到孩子高考成绩后,文富龙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