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6-29

情洒木块 一心为民

作者:张怡 喻飞燕 时间:2017-06-29 阅读:348


 情洒木块 一心为民
——记猴场镇木块村第一书记赵建宁
记者 陈武帅 张怡 通讯员 喻飞燕



▲走访回来,赵建宁在写民情日志。


  一本民情日志,一双运动鞋,这是驻村干部赵建宁的“标配”。
  2016年 3月28日,威宁民族中学党政办工作员赵建宁成为猴场镇木块村第一书记,开启了他走访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历程。
  1180余人的木块村,是个彝族风情浓郁的村庄,村里85%是彝族同胞,但同时也是省级贫困村,曾是一个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路的“三不通”地带。
 
   一本民情日志,群众冷暖记心间
 
  随身带着一本民情日志,这是赵建宁驻村工作的“秘密”武器。走访排查,记录民情,然后想方设法解决走访中的问题,为民分忧。
  有一次,赵建宁在走访中了解到木块村村民吴辉毅因腿部肌肉收缩,行动不便,无法劳动,因为治病导致家贫如洗,加上年龄大了,儿女不在身边,生活非常困难。曾经担任过村干部他生病瘫痪已躺在床上三年了。赵建宁和村两委及时向有关部门为吴辉毅申请临时救助1000元的困难补足。 
  木块村村民何那珍,家有5口人,因身患肺结核,丧失劳动力,她丈夫也体弱多病。何那珍家有2个儿子,大儿子外出打工至今无消息,小儿子弱智,家庭生活贫困。
  赵建宁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积极向村两委反映有关情况,及时把何那珍一家纳入低保,并争取县扶贫办给予何那珍1000元现金、两袋大米,解决燃眉之急。
  看到何那珍一家的圈舍空空的没有牲口时,赵建宁狠狠咬了咬牙,从自己工资里掏钱到集市买回一头小猪,亲自送到了何那珍家。
  村民宋门华一家6口,妻子弱智,3个孩子有两个残疾,居住在低矮的房屋里,生活拮据。赵建宁帮助其申请了5万元的危房救助款修建新房。没有劳动力,赵建宁和村委请人帮他拉水泥、沙子,请工人师父砌房子。如今,宋门华一家已经搬进新居,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修起致富路,搭好“民心桥”
 
  木块村地处钟山、威宁、赫章三县区交界处,离韭菜坪风景区仅有几公里,可是村内没有公路连接,虽然区位优势明显,但却得不到利用。
  “要致富,先修路。” 2016年3月来到木块后,最初,赵建宁认为道路不通畅是这个村最直接的致贫原因,深入了解后发现,思想认识才是其最根本的致贫原因。欲修山路,先修“心”路,做通思想工作,理顺村委内部关系,团结村民,才能获得村民支持,办好事情。经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没有通组公路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地势险要,缺乏资金请机械操作;二是思想认识不够,总认为别人能过我也能过,没人支持修路事宜;三是部份老百姓不愿让出自己的几分土地来作为路基。
  在摸清情况后,赵建宁带着工作队就开始干了,终于协调到了10万元资金。有钱就有了底气,开始带着村干部踏勘线路,协调土地,大部分村民还是积极支持修路的,只有5户人家不愿意让出土地来。话说好女怕痴汉,烈女怕缠郎,对于这5户不愿意让地的,赵建宁就使用了这种死缠烂打的粘人招式,每天安排两人,轮流去他家拉家常、攀亲戚,最终说服了他们。到机械进场后,赵建宁与村干部就蹲工地、守进度、看质量,干着这件有情怀的大事。既帮村民修了路,方便了出行,更是打破了村庄发展的空间束缚。如今,公路渐渐完工,群众也开始理解和支持了,老乡还主动送来了一壶壶浓茶,一锅锅热洋芋。
  这条2.6公里的通组公路全部贯通,让120多户600多人从中受益,现有8户村民买了拖拉机,一户买了微型车。看着拖拉机,小车开进了村寨。村民岳老伯给对赵建宁说:“你是一个会修路的干部!”路修通了,村民的日子也逐渐变好了,思路也开始活了,村委忙着土地确权、产业规划,村民在忙着平整土地、栽种粮食,来来往往的拖拉机和微型车,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
 
调和干群情,建立干群鱼水情
 
  木块村民族特色鲜明,但缺乏创新发展的思路,群众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很严重。时有低保户随意调整,医保、社保收缴后未录入系统,征收社会抚养费无收据等情况,直接影响了该村社会和谐稳定。
  经过赵建宁不断深入调研,实事求是地了解问题,积极向上级领导和部门沟通,理顺村委会内部关系,完善村规民约、改进服务机制,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树立公信度,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
  村里有名叫吴学士的群众,因为危房改造及土地纠纷问题引发上访,赵建宁和驻村干部前前后后蹲守他家就是10来天,天天去和他拉家常、烧洋芋、煨开水,慢慢化解了他心里的积怨,也逐步解决了他合理的诉求。“记得一开始时,吴学士连门都不让进,到后来慢慢愿意与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交心谈心,直至到现在在路上遇到就抓着不放,非得请去家里喝杯热茶。”赵建宁说。
  把上访户反映的问题,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征求群众意见,如实再调查再解决,最终结果一律通过公示,这样下来,矛盾不断得到缓解,群众思想包袱慢慢放下。通过召开群众会,村集体一切问题都会在会上讨论,低保户评选公正无私,养老金、低保金收缴情况有了公示,危房改造款发放有了明细,村里面的大小事务均进行公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解开了大家的心结,大家都可以掂量着自己心里的称,来村公所看看各项事宜办理情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才算真正的“走下了田坎,走进了门槛,走进了心坎”,党建强村使得村委有了凝聚力,村委班子有了战斗力,发展有了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