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刮起全域旅游风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7-06-29 阅读:258
威宁刮起全域旅游风
记者 陈武帅
流连古彝寨篱笆下的爱情,一杯咂酒弥漫着乡村新鲜的空气;走马广袤百草坪,欣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舒畅;荡舟潋滟草海湖,聆听天高云淡的呼唤……
近年来,威宁依靠低纬度、高海拔、大落差、大温差的特殊地域气候和景观特征,转变旅游产业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全域旅游打造,旅游业正成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板底古彝寨,乡村美景如画来
初夏时节,走进板底乡古彝寨,一股浓郁的彝寨风情扑面而来。一幢幢三层雕花小洋楼,独具彝族魅力的小镇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该乡为迎接毕节市旅发大会的召开装点一新。
芦虹山麓的板底乡不再是曾经穷得叮当响的偏僻村寨。在老人们的记忆里,这里村穷、百姓苦、环境更是恶劣,颠簸不平的道路,下雨泥泞、污水四溢;凌乱不堪的村容,杂草丛生,垃圾乱堆……
如今,走进板底乡,干净整洁的环境,水泥大道、绿树成荫;软硬件设施的相继配套完善,生活环境的飞跃式提升,让这里的村民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为谋求更大发展,板底乡开始思考吃民族旅游的饭,实现从种庄稼到“卖旅游”的转型升级,让民族风成为全域旅游产业的亮点。
“我们寻找的是一条内生需求驱动的发展道路,把板底乡打造成4A级旅游景区,让原生态的民族风情成为村民致富的产业。” 板底乡党委委员罗贵华介绍说。
走马百草坪,风吹草低见牛羊
每逢春夏,2800余米的百草坪祖安山下,百草丰茂、天高云淡,吸引大批游客赏杜鹃花、享受恬静的慢生活,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铺展开来。
白天,你可以走马百草坪,看看翩跹起舞的绿色能源风力发电;夜晚,你可以围着火塘跳起欢快的舞蹈,燃起熊熊的火把。你还可以静卧山岗,发呆赏景、闭目休憩……
板底为彝语“博底”音译,意为“山间坝子”。这里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村民纯朴热情、能歌善舞,香甜的咂酒伴着敬酒歌迷醉各方宾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带你探寻远古文明,夜色下点燃一支支满载激情的火把围着熊熊篝火翩翩起舞让你感受别样风情。
如今的板底乡,已然成为一个独具彝乡风情的民族村寨,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得以充分挖掘利用、文化旅游发展迅猛,打出了一套民族民间文化旅游拉动发展的组合拳,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在推进文化扶贫上探索出了成功之路。
“一个旅游点致富一个村,让户户有增收门路,人人有致富项目。板底乡特色魅力乡镇、精品旅游村寨错落有致,逐步形成了全域旅游景区的格局,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板底乡党委书记陈劲松介绍说。
泛舟草海湖,共享那一抹蓝天白云
黔韵紫海的千亩郁金香还未凋谢,万亩万寿菊即将粉墨登场。泛舟草海湖,不仅可以共享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景,还能放松心情寄情于山水之间。
如今,以全域观来规划布局旅游产业的威宁,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和向往。百万亩马铃薯花海、十万亩万寿菊基地、万亩荞花基地、千亩香草观光园、草海万人长跑、板底彝族风情寨、石门坎苗族风情文化旅游区、《浪漫草海》旅游晚会、百草坪露营基地,一系列旅游产品、线路、品牌、营销全域化,引领威宁全域旅游健康发展。
为了让游客玩得开心、住得舒心,威宁已成立7家旅行社、2家旅游车队、60余家民宿,实现60个床位以上酒店达58家,其中星级以上酒店10家,旅游商品销售企业10余家,解决了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的供给问题。
不仅如此,威宁还将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建立现代乡村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成立幸福小镇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对所有农家乐和草海民宿实行标准化运作,规范化管理、抱团集聚发展。
“用生态‘底色’描绘旅游发展的‘绿色’,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全域旅游新模式,打破景区之间、政府部门、旅游行业间的‘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让群众依托乡村旅游、山地旅游等实现旅游致富奔小康的目标。”说起威宁全域旅游发展的未来,威宁旅游局负责人满怀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