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6-30

一份迟来的入党申请书

作者: 时间:2017-06-30 阅读:208


 (上接1版)
  “从前的石门乡,土壤贫瘠,只能种植荞麦、燕麦和洋芋,流行过这样一段民谣‘山高雾大细雨多,庄稼一种几遍坡,到了秋收一算账,种一坡来收一锅’,‘荞麦洋芋过日子;想吃包谷饭,除非老婆做月子;想吃大米饭,除非投胎下辈子’。现在的石门乡:农民人均2016年达到了7600多元。率先在全县实现村村通油(砼)路……‘打工不用往外走,产业就在家门口,老人不空巢,儿童不留守,婆娘不会跟着别人走。’”
  张大爷对石门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如指掌。“老人的心愿很简单:他也想为石门乡的脱贫攻坚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陈支书说。
  “以前在生产队,我是生产能手,带着队员开过荒,搞过生产,种了30多年的烤烟了,因为在烤烟生产中成绩显著,还曾几次获得县人民政府颁发的‘种烟能手’称号。现在我年纪虽然大了,但有养老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还给我修路、盖新房子,冬天还送煤来给我烧。现如今,家里的几个孩子也都长大了,各自理着了点门路,党和政府的钱不能白吃白拿,我也该去完成我的梦想了。”虽然老了,张大爷的梦想依然坚定。        
  当被笔者问及她入党之后想做些什么的时候,张大爷毫不犹豫地说:“我想竞选我们自管委下的中心户长,把这些年种烟的经验分享给年轻的一辈,带着他们抓生产,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我活了70多年了,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不过能活一年是一年,我只想用我的余生来为群众做点事。”一个已经年逾古稀的老人,一心想入党,一心想着继续做先进,一心想为社会做贡献。
  据了解,今年张大爷和老伴种了十几亩烤烟,估计有四、五万块钱的收入,日子还算过的得红火。
  在张大爷简陋的家中,我们看到一张小小的桌上,堆满了几摞厚厚的书本,有《毛泽东诗词全集》、《论群众路线》、《中国大道路》、《中国文化里的人民观》等,不经意间我们看到了一小本纸张泛黄的、边角残缺的书本,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本《党章》。很显然这本书年代久远,而且都快被读者翻烂了。张大爷笑着说:“这本书是很多年前村里的一位村干部送给我的,我都已经读过好几遍了,等我正式入党后,我还想和其他的同志在一起好好的过一下组织生活。”当说到这些时候,张大爷的双眼闪着光,神态一点也不像一个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头,反而像是和妻子恋爱时,双目有神的少年。
  据了解,作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石门乡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启动后,该乡每个周一早晨8点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慷慨激昂的国歌在全乡各村(社区)、中小学冉冉升起。在年丰村国旗下总会出现张大爷的瘦小的身影,他在国旗下久久伫立,仪式结束后也迟迟不肯离去。
  笔者知道,从年丰村活动室到张大爷家需要经过一条很长的土路,特别是到夏天,雨水较多,这条路就变得很湿滑,连拖拉机都开不进去,但张大爷仍然坚持每周一来村公所参加升旗仪式,无论刮风还是下雨。
  “以前都只是在电视上看升旗,现在能够在自家门口参加升旗仪式,我骄傲啊,共产党好啊,要是我也能入党该多好啊!”
  据悉,张大爷申请入党之事,已引起石门乡党委的高度重视,当日,陈支书便将72岁的张德荣老人申请入党的事情在该乡的工作微信群里汇报给了乡党委,自治县委常委、石门乡党委书记马仲华立即做了批复,高度重视张德荣老人申请入党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