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7-04

提升境界 实干兴业

作者:沈光勇 时间:2017-07-04 阅读:181


 提升境界 实干兴业
——威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扫描
记者 沈光勇

  走进石门乡党建办,文件柜、工作台、访客椅、电脑等办公物品一应俱全,有条不紊,整洁有序。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两学一做”专柜,各类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材料被装订成册,并标好书签备案归档存放,查找文件资料方便快捷,管理规范。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如石门一样常态化、制度化规范管理文书文件和定期不定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还有迤那、黑石头等若干乡镇(街道),走在基层,“看”在眼里,“新”在现场,见识和体会到的创新办法和开拓精神各有特色,不胜枚举。
  近年来,威宁在“学”与“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教育活动中,认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常态,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取得实效。
 
抓好“学”,让干部群众受精神洗礼
 
  组织集中学习,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做好做实“三会一课”等等,威宁的学习教育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实有绩效。
  近年来,威宁为推进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了实施方案。
  由自治县委牵头,县委组织部落实,每半年召开1次调度会,每半年听取1次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汇报。并由县委组建10个督导组,把抓学习教育情况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年度实绩考核重要内容,促进学习教育落实落地。
  工作中,要求各级党组织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健全组织生活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基层党组织则从实际出发,认真制订“三会一课”计划并组织实施,不断提高“三会一课”质量。县委10个督查组每月对开展组织生活情况定期开展督查、考核、通报。
  建立了党员干部每月参加2次以上集中学习,每半个月参加1次专题党课学习、每个月参加1次党支部活动的学习机制。
  针对农村党员居住分散、文化程度偏低的实际,各乡镇(街道)以党员中心户为阵地,采取编印学习资料、党员干部下乡宣讲等方式送学上门。
  截止目前,全县1245个党组织集中学习5000余次,开展组织生活会2000余次,开展民主评议党员1194次。选派100余名科级干部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举办党政干部综合管理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轮训党组织书记1245人次。
 
落实“做”,让干部群众关系水乳交融
 
  近年来,威宁针对不同群体党员实际情况,提出了党员发挥作用的具体要求,组织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在“三进三增”党建扶贫和“三级自治”创建中敢担当、有作为。
  2016年,共选派213名党员干部到农村担任村“第一书记”。共组建313个驻村工作组,选派1565名干部到村开展工作。让7910名党员干部与12049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困难群众定发展思路、选致富项目。
  “做”易地搬迁,树挪死,人挪活,拉贫困户一把,逼贫困户一把。围绕“建房、搬迁、就业、配套、保障、退出”六个关键环节,将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截止目前,威宁计划至2020年搬迁11965户51850人,已实施移民搬迁20个安置点2084户8976人。
  “做”教育扶贫,让读书郎家庭应助尽助。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原则,建立健全了覆盖从基础教育到高校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带动性作用。
  2016年,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6828人,资金达9657.428万元。完成全县高中和省外高校教育精准扶贫资助学生13633人。
  “做”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让威宁宜居宜游宜业。每年发放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119.67万元、省级财政地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406.4万元,统筹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加大生态效益补偿发放力度。聘用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545名,实现了林业脱贫与森林管护双赢。
  “做”金融扶贫,让农村经济有源头,有活水。制定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试行办法,评定信用农户230215户,创建信用“自管委”1821个,信用村388个。建设信合联社村村通共686台,覆盖全县620个行政村,惠及农户数达25万余人。设立“特惠贷”风险补偿金专户,县财政注入500万作为风险补偿金,扶贫部门安排贴息资金2000万元。
  截止目前,共撬动了金融部门发放贷款10.9亿元,解决了26356户贫困户自身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三管机制”,激励干部群众争上游
 
  近年来,威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提出了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引导党员干部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推行“三管机制”,让“学”和“做”取得实效,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星级管理”强堡垒。建立村级组织“星级管理”考评机制,通过量化评星、动态降星、晋位争星方式,对被考评为“好、中、差”的村级党组织,对应授予“五星、三星、一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2017年5月,625个村级党组织中,有120个“五星”、500个“三星”、5个“一星”。
  “积分管理”强队伍。建立农村党员“积分管理”考评机制,以一年为一个积分周期,每名党员每周期初始基础分为100分。通过党员认岗、支部定岗、积分明岗方式,有效破解农村党员无权管事、无岗履责、无需理事等难题,唤醒了农村党员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促使农村党员发挥作用。全县21093名农村党员中,现有“先锋党员”100名、“优秀党员”500名、“合格党员”2049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