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村谋路为民苦
作者:岳刚 王群 时间:2017-07-06 阅读:255
为村谋路为民苦
——记牛棚镇响水村支书李朝文
记者 岳 刚 通讯员 王 群
来到牛棚镇响水村,只见道路干净整洁、白墙青瓦、画里人居。说起现在的居住环境,村民们无不由衷地翘起大拇指说,村里发生的新变化,村支书李朝文功不可没。
38岁的李朝文,中等个头,为人忠恳,做事稳重踏实可靠。1996年,李朝文考上县城一所高中,但是因为家境贫寒,读了一年就被迫辍学。1997年,他准备去当兵谋出路,但是体检没有过关,未能如愿所偿。
于是,李朝文一狠心,踏上了打工的路。
2010年,李朝文挣了些钱,回到家里,建房种地。
那时候,李朝文还不算是“村官”。村委看他上过一年高中,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便给他一个“护林员”的身份,每月60块钱的“工资”。李朝文“上任”后,尽心尽责,把山林管理得井井有条,同时也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010年11月,村里换届选举,李朝文当选为响水村主任。
2011年,李朝文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从此以后,他工作更积极了,加上自己年轻,工作十分出色。
趁着国家大力发展烤烟种植的大好机遇,李朝文连年带领村民种烟脱贫致富。在李朝文的带动下,今年全村又连片种植了近2000亩烤烟,这棵“摇钱树”在响水村已经一年又一年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800亩核桃也在响水村茁壮成长,已经开始陆续挂果;2100亩苹果产业的发展为该村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近30亩大棚蔬菜引导群众走上致富路。
通村的水泥路修通了,人们的新房子一座一座地建起来了,日子也逐渐富裕起来。
2012年,李朝文荣获县表彰的“优秀村干部”称号。
2013年,响水村又迎来换届,这一次,李朝文全票当选为村支书。
李朝文感到荣幸的同时,也感到自己双肩上的责任重大。他只有一个念头,努力干 !这一年,全村人均经济年收入达7300余元;这一年,全村人都在想着一个人,那就是他们的村支书——李朝文。这一年,他又获得一项殊荣——“牛棚镇优秀共产党员”!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李朝文的身影。带头修路,带头引水。村民小梦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失联,下落不明,小梦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李朝文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多次到小梦家核实情况,为他家办了低保补助,把小梦重新送到学校读书,还向上级争取了12000元的危房改造资金。小梦一家住上了平房,他也安心读书了。
小梦的奶奶说:“要不是李支书,我们二老可能要讨饭去了,小梦也不可能上学了,我们会永远感谢他。”
当问到李朝文要如何去发挥一个党员带头作用时,他深沉地说:“首先自己主动学,带头学,才能带领学。”
是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朝文就是以上级思想政策为指导,以身边先进事迹为契机,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在工作中引导学,在学习中谈工作,两手抓、两促进。
李朝文就是在工作中以各种基层党员干部易于接受、贴近心声的方法,使自己的各项工作更接地气、富有生气,收到明显的实效。
李朝文所在的响水村,曾经算得上是鸟不拉屎的地方,穷的响叮当。用村民李德文的话来讲,就是“全村300户人家只有20多户住得起平房,算是村里的‘大富’人家了。”
而如今,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在李朝文的带领下,响水村大力发展烤烟、核桃、苹果、大棚蔬菜等农业产业种植。在乡村产业发展建设过程中,李朝文更是主动带头,利用闲置空地,引导村民大力种植,为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让农民实现了就地增收致富,全村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
李朝文作为农村一线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者,他亲力亲为,认真负责,自己率先垂范。把“两学一做”落小落细落实。
李朝文说,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作为村支书,就要带头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方可培养一批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合格党员。
自李朝文担任响水村支书以来,连年被评为全镇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因工作表现突出,被中共毕节市委评为“‘文朝荣式’好支书、优秀共产党员”。
如今的响水村,朝气蓬勃、生机盎然,正涌现出一个个像李朝文一样的敢作为、勇担当的村干部和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