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中水进行时”
作者: 时间:2017-07-11 阅读:188
(上接1版)
★★精准识别与施策 脱贫攻坚“有胜算”
花园村是中水镇最贫困的村,也是计划2017年出列的贫困村,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要抓好脱贫攻坚,必须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2017年出列“才有胜算”。
为了抓好精准识别,今年以来,花园村村干部、驻村干部、包村干部忙得不亦乐乎,村头巷尾,只见基层干部奔波在贫困户家的身影。
今年6月1日,花园村村主任王应祥和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到贫困户家里走访调查。途中不料发生翻车事故,造成王应祥锁骨粉碎性骨折,在临近的昭通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12天,身体还没康复,王应祥便急着回村继续开展走访调查。
“我们村要在今年脱贫出列,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很重,如果在家修养,很多工作就会拖后腿。”王应祥说。
在花园村,51户贫困户是由村委召集村民会议,通过村民民主评议确定的。针对花园村实际情况和全村242名贫困人口发展意愿,镇里为花园村制定了精准扶贫计划,全村种植1800亩苹果树、1800亩李子树,并在苹果树间套种辣椒等蔬菜;今年,恒大集团帮扶工作组准备在村里建养牛场,计划户均养牛3头。村干部们坚信:通过发展种养殖,到年底花园村就一定能脱贫出列。
花园村只是中水镇开展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中水镇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五看法”识别法等工作,做到了“镇有册、村有薄、户有档、人有卡”,一户一台账。出动全镇干部职工,开展了“三进三增”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全面覆盖4个贫困村,走访贫困户,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和落实帮扶措施。
年初,中水镇就对全镇贫困户逐户排查,认真做好“三防三看三查”回访工作,使其家庭信息精准,帮扶措施到位,对其致贫原因认真调查,因人施策、精准发力。县直帮扶单位、镇干部职工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部走访对接到位,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领导干部回访核查表,帮助对接贫困户落实相关资助政策。
目前,中水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995户9010人,根据“三访三看三查”情况已全部安排回访。2017年出列村花园村“五通四有”台账已建立、全镇减贫户351户2030人“四有五覆盖”台账已建立。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中水镇没有让一户一人在小康路上掉队。
★★努力发展“大产业” 着力推动“大扶贫”
中水镇小寨社区贫困户胡家林家种植苹果7亩,每亩产值4000元,可实现年收入2.8万元,果园还可以种植其它蔬菜,靠发展苹果种植和蔬菜种植,一年下来,胡家林家就可以脱贫。
在小寨社区,全村545户村民家家户户种植苹果,全村苹果种植面积近6000亩,苹果种植使村民经济收入翻了几倍。
突出产业扶贫,才能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在产业扶贫中,中水镇抢抓全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的历史机遇,把眼光盯住了生态美、百姓富的苹果产业。
2016年,全镇种植苹果17447亩,并完成3000亩的老果园改造,2017年种植矮化苹果10900亩,并完成23000亩的乔化苹果种植。目前全镇共有苹果55200亩,实现了人均拥有1亩苹果的目标,成为全县苹果种植面积“第一镇”,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
除了苹果产业,以紫皮大蒜、早熟马铃薯、辣椒等为主的蔬菜种植也是中水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
2017年中水镇依托气候优势,发展种植早熟马铃薯6000余亩,通过打时间差、季节差,避开霜期,早熟马铃薯上市时间提前,价格也实现翻倍,大大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中水镇有“中国紫皮大蒜之乡”的美誉,全镇常年种植紫皮大蒜2950亩。2004年省农科院在前河村对紫皮大蒜产量验收及品质分析,蒜头、蒜薹两项指标均创全国之最。两项产品产值均在万元以上,农民经济收入增加明显。
得天独厚的小区气候,使中水镇适宜大蒜、辣椒、茄子、白菜等蔬菜的生长,全镇年均种植蔬菜66500亩,蔬菜产业支撑起群众增收的半壁河山。
为加大产业扶持力度,2017年中水镇发放贫困产业扶贫项目资金168.6万元。通过把苹果、蔬菜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使贫困群众腰包鼓起来,以产业大发展有效推动大扶贫。
★★扶贫措施“齐上马” 贫困群众奔小康
花园村贫困户吴宗云家有四个孩子,两个在读大学,两个读高中,四个孩子同时读书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经济压力,好在几个孩子都获得政府的教育扶贫政策支助,等孩子们毕业就业了,代际相传的贫困将从此阻断。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中水镇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使全镇范围内普通高中贫困生家庭130户750人享受“三免两补”;中职学校贫困生家庭125户726人享受“三免两补”;普通高校贫困生家庭98户475人享受“两助一免”。
另外,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一户一人一技能”的培训目标,对贫困妇女实施“雨露计划”、“三女”(持家女、家政女、锦绣女)培育行动、贫困村致富带头人“能人培育”行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四项培训,确保2017年实现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人一技能”全覆盖,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
在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方面,中水镇将连续五年对1086户、4890人退耕还林贫困户给予每年每户每亩地240元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在一定程度上给这部分贫困户提供了有力的生活保障。对全镇79名五保老人和506户低保户实行应保尽保,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2017年发放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及提标资金共140多万元,确保贫困群众一个不掉队。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2017年全镇发放社会救助金、临时救助金、留守儿童生活困难救助金、医疗救助金和救灾款40余万元。
中水镇有六个村34户贫困户140人将在2018年搬迁至县城五里岗工业园区安置点。搬迁后,贫困户将在园区务工,子女在园区就学,开启城里人的生活,从此告别贫困。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中水镇按照中央和省市县要求,贯彻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和工作措施,扎实实施好“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工程,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发展‘大产业’,推动‘大扶贫’,确保到2018年年底全镇贫困户、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有大产业的支撑,中水镇党委书记孟广宁对脱贫攻坚工作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