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东风变迁记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7-07-12 阅读:349
盛夏时节的东风镇三岔河碧波荡漾。这个曾经“黑煤窑”猖獗的地方,摇身一变成为休闲度假胜地。
“烈日晒风沙大,晴天天昏地暗,雨天黄泥漫漫,庄稼半死不活,两岸浓烟滚滚。”这是多年前东风镇生态环境恶劣时当地群众编的顺口溜。
经过这些年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如今的东风镇,万山披绿,流水潺潺,宛如徜徉在美丽的乡村画卷之中。
植树造林:“黑煤窑”华丽转型
曾经,东风镇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东风镇人苦不堪言。为了走出一条发展新路,修复多年来破坏生态环境酿下的苦果,东风镇坚持走生态发展优先道路。
“原来我们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挖煤,一挖就是10多年,虽说也挣了不少钱,可挖煤导致房子出现裂缝,耕地也塌陷了,运煤车一过,四处是煤灰,河里的鱼虾不见了,小时候的‘鱼米之乡’也不见了。”东风镇元木社区村民陈兵回忆。
2009年以来,东风镇开始在生态建设上下苦功,动员百姓栽树恢复生态,并选拔护林员,挨家挨户动员栽种,把生态建设当成全镇工作的重心。
同时,该镇投入资金,通过实施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元木社区、拱桥村、黄泥村和文明村进行矿山复绿。
如今,曾破败荒芜、煤灰漫天的煤区,蝶变成赏心悦目的全省100个小集镇示范镇,“黑煤窑”的影子被渐渐长大的树木所掩盖,只留下院坝篱笆之下一堆堆烧锌时留下的罐子,成为记录历史的证据。一个山上有果园、山腰有产业、山下有景观、河堤治理更规范的山水宜居特色小城镇从黑色煤灰中走了出来,完成了生态的华丽转型。
特色农家乐:打造生态旅游度假区
2016年,元木社区通过引导社区群众流转闲置土地,从农户手里流转土地20余亩,发展乡村旅游业。其中,龙腾山庄营业后,将优先为土地流转农户提供务工机会,让农户在家门口就业,既有土地流转租金又有务工收入。
该生态旅游度假区占地20余亩,集休闲娱乐、乡村农家乐和住宿为一体,股东、村集体、贫困户按照相应比例分成。
便利的交通是元木社区发展的有利条件,艾二公路穿境而过,红小路、板东路交汇直通六盘水市,距六盘水大湾火车站仅5公里。
随着都香高速公路的修建,元木社区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来自威宁县城、六盘水、赫章、二塘和大湾的消费者日益增多,为元木社区居民的增收致富带来契机。
“龙腾山庄是我们元木社区用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的,不仅发展乡村旅游,还可以进行水上乐园和生态垂钓,让社区群众走上了旅游发展致富的道路。”元木社区支部书记毛文友说。
三岔河治理:源头活水清凌凌
当前,东风镇三岔河流域基本农田整治正有序推进,工人们忙着兴修河提。
据悉,为加强三岔河东风段河流的治理和保护,东风镇加强对河道监管员管理,建立健全对三岔河流域东风段河流清淤、治理和保护的长效机制。
该河提长3855米,建设后将为东风镇文明、天桥、鲁章等村土地复垦、田间道路带来便利,将展现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画卷。
近年来,东风镇高举生态建设大旗,植树造林不仅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有效保护乌江源头的生态环境,还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个昔日生态恶劣的“和尚坡”摇身变成了乌江源头的美丽乡镇。
该镇还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资金,在元木、黄泥、文明等10个村种植经果林,建成草地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8个,建设花卉苗圃学用转化示范基地1个,山区特色农业林业经济蓬勃发展,生态发展带来的红利逐渐显现。
同时,通过“三变”模式流转土地发展农业、生态建设、河提治理等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三岔河沿线农民的生活,河两岸种植的蔬菜基地成了群众增收的来源,为经营农家乐、采摘园等旅游业的村民带来一笔可观收入。
“我们不仅要走产业扶贫发展之路,还要走持续健康的生态发展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把破坏的森林种上去,把失去的青山还回来。”东风镇党委书记许如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