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7-12

养牛酿酒两相宜

作者:马召凤 何欢 李云侠 时间:2017-07-12 阅读:183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82)

 
养牛酿酒两相宜
——中水镇居乐村经济社会发展小记
记者 马召凤 何 欢 李云侠

  中水镇居乐村酿酒有悠久的历史,很多家庭都有三代以上的酿酒经验。在最热闹的时候,整个居乐村有一半以上的人家都经营着酿酒作坊。 
  相传,居乐村从土改之前就已经开始有人酿酒,当时一个名为张正方的人从外地学了酿酒的手艺之后,回到了居乐村,这人便学着煮酒。那时候,居乐村只有这一家人会酿酒,后来,村子里的人都慢慢地从张正方手上学会了这一手艺。村子里的人一边自己酿着喝一边往外头售卖,渐渐的,居乐村酒成了远近闻名的“酿酒村”。
  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居乐村的酒产业也曾一度萧条,村子里酿酒的人家也由曾经的几百户到后来的仅剩下几户。
  然而,这几年,居乐村在酿酒工艺上,有了新的发展,一度萎靡的酿酒业,借助着政府鼓励发展畜牧业的时机,以酿酒和养牛协调发展的方式重新发展起来。
  沿着居乐村的村道一直往村子里走,酒糟的味道和酒的香味吸引了我们的驻足。司机将车子停罢路口,走进一户人家,酒酿得正酣,夏日里氤氲的温热伴随着酒的发酵使得整个空气都充满了酒香。
  在张国雄家院子里,夫妻两人正在品尝刚刚酿好的酒。王文窕舀着酒,张国雄正站在一旁准备着把酒糟一桶桶运送到牛圈里。
  几年前,夫妻两人决定重操旧业,把酿酒这个行当重新操持起来。张国雄一寻思,干脆抛弃传统的农耕,养牛和酿酒。当天,夫妻两人从集市上购得三头牛便开始回家筹备酿酒的事宜。
  如今,夫妻两人的酿酒作坊和养牛的事业协调发展。张国雄坦言,夫妻两人每两天酿制一窝酒,一个月仅仅卖酒就有三千多元的纯收入。以前也想过要专门从事养牛的生意,但是因为土地有限,供应不了牛的饲料。现在,夫妻两人经营着自己的酿酒事业,用酿酒所用的酒糟能够供应大部分牛的喂养饲料,产生的酒又可以卖到昭通、中水和黑土河等地方。两相协调发展了居乐村独具特色的酿酒养牛产业。
  生产出来的酒主要销售到云南昭通,昭通那边很多饭馆都从他们这里订购酒。而主要的收入来源,则是养牛。夫妻两人的牛也从最开始的3头发展到现在的17头,每年卖牛就有近10万元的收入。
  和张国雄家一样,王开心家也是当地的酿酒大户,有近20年的酿酒历史,以前光是酿酒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现在,他们家也采用了酿酒和养牛相结合的办法。
  村支书王进宽告诉我们,村子里的酿酒行业是兴盛又衰落,几经沉浮。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稳定地发展起来,村子里的酒也渐渐在周边有了一些名气,周边的很多乡镇的居民都常会过来这边买酒,或者批发到集市上去卖。
  最近几年,王进宽也学起了村子里很多人的路子,不再盯着苞谷洋芋度日,开始重新拾起旧手艺,一边酿酒,一边养牛。酿酒和养牛相互结合的发展方式,一方面解决了当地养牛饲料不够吃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发展了居乐村酿酒产业。
  将畜牧业发展和酿酒产业结合起来的方法使得酿酒和养牛成了两条稳定的经济链条,也不至于使得居乐村百姓的小作坊酿酒业捉襟见肘。
  如今的居乐村,长期从事酿酒生意的人家有近50余户 ,阶段性酿酒的人家有100多户。
  居乐村全村500户人家,有近600多头牛。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家都如张国雄夫妻一样,把养牛和酿酒产业的发展统一到了一条线上。
  村支书王进宽说,在居乐村,很多人都会酿酒。目前,他们也正在积极的寻求办法,把全村所有会酿酒的人家组织起来,成立专业的合作社,把酿酒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