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7-13

防汛抗洪 我们在行动

作者:卯龙艳 岳刚 王元勋 时间:2017-07-13 阅读:240


 防汛抗洪 我们在行动
——金钟镇防汛抗洪工作侧记
记者 卯龙艳 岳刚 通讯员 王元勋

  自6月入汛以来,一场场暴雨、特大暴雨多次席卷金钟。
  大雨一下就是半个月,连续强降雨造成金钟镇境内多条河流水位暴涨,引发严重的内涝积水。加之金钟镇内多数村居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是全县地质灾害多发镇,每年汛期连续的强降雨使山体的含水量趋于饱和,极易引发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防汛抗灾工作刻不容缓。
  洪水来势汹汹,地灾隐患严重,灾情就是命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重于泰山,面对形势严峻的灾情,金钟镇快速反应,全面应对,及时制定防汛抗洪应急预案,成立多个防汛抗洪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筑牢洪灾、地灾“安全墙”,将灾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力争汛期洪灾地灾零事故,全力确保全镇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以及生产生活少受影响。
  镜头一:6月28日晚上,一场现代版的“捞牛记”在金钟镇水营村上演,上阵的“演员”全是村里的老百姓。
  晚上10点,天开始下起零星小雨。当晚,水营村的村民几乎都聚在营盘组的一户人家,当时这户人家正在办喜酒,眼看天已晚,雨也越下越大,可是大家都还沉浸在婚礼喜庆的氛围中,不愿走。
  11点10分,村主任朱绍荣接到村民朱绍全的电话。“主任,你们快来帮忙,我家的牛被洪水冲走了!”火急火燎地说完这句话,电话那头传来了“嘟、嘟、嘟、嘟”的忙音。朱绍荣回忆道。
  放下电话,急记叫上老百姓去各家拿来最亮的电筒、探照灯,带着挑选出来的青壮年,朱绍荣一行急忙向红摆冲沟赶去。红摆冲沟从水营村穿行而过,是村民牲畜的主要饮水水源,平时的红摆冲沟只是一条小河,可当晚一个多小时的大雨造成河水水位上涨,朱绍荣一行到达时,湍急的河水漫过河床,漫到沿岸的村民家中、庄稼地里。朱绍全家的牛圈就是被来势凶猛的大水卷走的。朱绍荣带着一帮人在河的一边,朱绍全家却住在河的对岸。
  打电话给乡镇政府值班室汇报灾情、组织人回去疏散还在营盘组的村民、检查河流涨水情况、安排河对岸的14名青壮年去找牛,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朱绍荣做起事来有条不紊。
  12点30分,去找牛的朱绍朝汇报说看见两头牛在河湾出现,身子已经被泥沙和小碎石掩埋了,只有两个牛头还露在外面。
  找来铲子、锄头、绳子,朱绍荣通过电话指导村民选择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半夜4点35分,被困的两头牛终于得救了。
  “当时看到牛圈被洪水拖走我的心都急到嗓子里了,两头大牛,两万多块钱啊,幸好后来大家帮忙找了回来。”朱绍全说道。
  镜头二:“山要垮下来了,去通知大家赶紧跑!”说话的是新岩村村主任李少忠。
  7月2 日下午,李少忠和村其他两个负责地灾隐患点巡视的人员正在满山巡查村里的几个隐患点情况。
  下午6点39分,大雨已经下了快两个小时。当巡查人员一行冒雨巡查到新山组老林口子地灾隐患点时,李少忠感到淋到自己头上的不仅有雨水,还有类似小石子的东西打得他头疼。“我一抬头,当时就傻眼了,因为我看见眼前的山体正在慢慢往下移动。”
  急忙安排人员下山通知村民撤离后,李少忠拿出电话马上给镇里的负责领导打电话,将地灾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情况详细汇报好后,他又马不停蹄的到山下查看大家撤离的情况。
  “你赶紧跑啊,还在拿个锄头挖什么?”跑到村民祖正方家门口,眼看祖正方还在拿个锄头挖排水沟,李绍忠二话不说便拉着往安全的地方跑。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村民祖正昌80多岁的老母亲至今仍然心有余悸。“我这么大岁数了第一次见到这么吓人的情景,我腿脚不方便,没有出去看外面的情况,但是我坐在家里都感觉脚下在晃。”祖正昌的母亲是村里最后撤离的村民,由于儿子在外面打工,金钟镇的救援人员赶到后才将她背到安全的地方。
  截止到7点35分,新营组9户人家在住的31名村民全部安全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