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同心奔小康
作者:张怡 时间:2017-07-13 阅读:165
干群同心奔小康
——龙场镇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实习记者 张 怡
龙场镇,是毕节市18个极贫乡镇、威宁6个特困乡镇之一,现有总人口15715户6768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862户18555人,目前还有1191户5938人未脱贫。
这里,层峦叠嶂、山高路陡,地理地貌特殊,生态环境脆弱,条条沟壑划出了繁华与贫困的界限,座座高山阻碍了探索和发展的脚步。
近年来,龙场镇找准致富路子,干群同心努力走出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
开致富药方,帮扶有路子
“要想让村民脱贫走向富裕,首先必须转变村民固步自封、不愿流转土地、不愿修建宽幅梯田的思想观念。”龙场镇格朵村村支书陈昌国称想要让村民脱贫,转变观念是第一步。这两年,格朵村村民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瓜果,让不少贫困户纷纷脱贫,村民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自成立龙场镇脱贫攻坚指挥部以来,指挥部为龙场镇共协调扶贫资金688万元,分别用于红光村与乐坪村购买农贸市场地基修门面,通过收取租金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龙场镇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富农惠民的产业发展路。目前,全镇已有2600户贫困户拔穷根,顺利实现了脱贫。
2017年龙场镇率先为乐坪村、百花村这两个县级贫困村 “开药方”,着手发展能“造血”的路子,摘掉两个村的贫困帽。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剂药方,今年龙场镇从道路交通、入户路、美丽乡村建设、村文化场所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让乐坪村、百花村这两个县级贫困村及周边村户提前奔上致富路。
产业结构调整是又一副猛药,龙场镇今年共完成核桃种植12960亩、油桃种植1944亩、苹果种植2600亩、钩藤种植2000亩、魔芋种植2000余亩,共涉及贫困户2400余户10000余人。
“有了县级部门的帮扶,我们一家住进了新房子,购买了新冰箱。”走进龙场镇百花村贫困户李绍怀的家,他高兴得合不拢嘴。
干群同携手,勠力战贫困
“很多村民对政策不了解,对发展产业没信心。要改变各个村的贫穷面貌,首先要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陈昌国认为,增强群众脱贫主动性是首要问题。为此,他组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及贫困户多次到相关企业和其他产业发展较好的村参观学习,参观后,大家感触很深,发展产业的意愿变得越发强烈,工作开展起来也顺利多了。
按照陈昌国的提议,村支部以扶贫济困为宗旨,逐一对村里的贫困户进行认定,并帮助他们制订了脱贫计划。找准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明晰了今后的帮扶目标后,陈昌国还和各个村干部一起对全镇帮扶工作进行了规划,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改善交通条件,才能助力产业发展。陈昌国联系了一些爱心企业,出资修缮并扩建村里的道路交通。陈昌国马不停蹄地赶回龙场镇向政府汇报了工作,龙场镇政府连夜召开班子会议,发动全镇干部群众投资投劳修路。基础设施的改善为生产生活提供了条件,也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看着村里的变化,村民对发展产业的态度也由开始的质疑转变为积极支持。
“我真没想到,种植瓜果蔬菜也可以脱贫,还盖上了新房子。” 百花村村民胡云贵今年搬进了新家,非常感激产业发展给他带来的实惠。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龙场镇负责人带领群众新建或改扩建通村路、通组路,推进串户路建设,构建公路网,破除交通瓶颈;完善生活生产用水保障体系,使亟需灌溉的耕地得到灌溉,通过项目支持修建水窖解决群众季节性缺水问题;加快乡村农家靓丽建设与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以整脏治乱为抓手,全力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带,全面推进院坝硬化建设;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完善集镇供排系统改造、垃圾转运等项目建设。
在农业产业发展中,龙场镇继续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原则,做大优势农业产业规模、提升优势产业品质,到2018年年底预计完成10万亩经果林种植、10万羽家禽养殖、5万亩中药材种植、3万头牛养殖、3万头猪养殖、2万亩种薯种植、1万亩烤烟种植的任务,实现户均2头牛、户均2头猪、人均3亩经济作物的目标。
如今,龙场镇已形成了四个产业带,即以低海拔区域为主的特色早熟鲜果产业带、以中海拔区域为主的大规模经果林产业带、以中高海拔区域为主的烤烟及中药材产业带、以高海拔区域为主的青贮种养殖产业带,同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加强与农产品经销商和龙头企业的联系,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的瓶颈问题,化解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