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7-14

卧虎山下话脱贫

作者:岳刚 柳勇 时间:2017-07-14 阅读:268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83)

 
卧虎山下话脱贫
——兔街镇高原村脱贫攻坚侧记
记者 岳 刚 通讯员 柳 勇


  七月的兔街镇高原村,万木葱茏,鸟语蝉鸣。
  高原村是兔街镇南大门,是全镇海拔最高的村,平均海拔2260米;是全县面积最大的村,23.6平方公里。
  卧虎山和高原村民族新居改建点隔沟相望,盘踞在高原村东南面,耸入云霄。山坡上,村民养殖的牛群沐浴着傍晚的阳光,啃食着上地的青草,村民时不时吆喝着,准备往回家的方向赶。
 
养牛“犇”向致富路
 
  来到村民聂世德家,他家因为建新房子,所以没能把牛赶到山上吃草。只见聂世德和老伴正在给自家的牛添喂草料,两头能繁母牛刚刚下了牛犊,活泼可爱的小牛犊围着母牛一蹦一跳,聂世德给牛犊递了一把鲜嫩的青草,两头小家伙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记者向聂世德二老打探牛的来历。
  聂世德说:“党建扶贫政策真好,给了我家10000块钱的扶贫资金,我添了6000块钱,就在村里买了一头壮实的能繁母牛——明一暗二,刚刚买来就下崽了,划算啊!”
  聂世德64岁了,二老带着小儿子一家三口以前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前几年,老聂一家省吃俭用,几乎倾家荡产,花了仅有的6000块钱在街上买了一头“西门达尔”能繁母牛。从此以后,全家人靠牛发家致富。
  可是,这头牛品种不良,生下的牛犊总是卖不了好价钱。
  经济来得慢,聂世德就一直梦想着重新买一头优良的能繁母牛,早日脱贫致富。
  2017年,镇政府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决定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每户发放10000元,助推其早脱贫、早致富。
  聂世德再买一头牛的梦想实现了!10000元刚到自己的银行卡上,便匆匆取出来付了牛钱。
  高原村依托本村独特的“小草场”优势,种植牧草1000亩,大力发展养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政府还为村民免费发放草籽,利用闲置土地种、在土坎上种牧草。
  村支书王显能说:“以前大力倡导‘坡改梯’,石块砌成坎子以后,留下无数的石缝,水土保住了,却为老鼠提供了‘家’,田间地头,鼠患成灾,庄稼连年遭殃。现在,村民在土坎上种起草,老鼠无处安身,既保住了水土,又环保美观,真的就是‘生态坎’。”
  据悉,高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71户1061人,其中已经脱贫104户487人,2014年脱贫34户157人,2015年脱贫26户110人,2016年脱贫44户220人,2017年计划脱贫71户。
  目前,高原村户均养牛达2.5头,养得最多的农户一家达10头以上,他们将利用当前“牛”价格,早日脱贫,早日致富,早日奔小康。

“一油一金”成致富产业 
 
  33岁的苏春雷去年以前也是养牛大户,去年他卖掉所有的牛,成立合作社,种植中药材金铁锁,由养殖大户转型为种植户。
  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帮助下,苏春雷贷款15万元,自己拿出10万元,再向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元,加上村民苏鹏出资8万元,总投资70万元的兔街镇蓝高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共有77人,按股分红,连片种植金铁锁200亩,惠及24户农户103人。其中苏春雷为法人代表,苏鹏为另一出资人,一人为技术员,其余74人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
  苏春雷跑了好多地方,考察学习了金铁锁的种植、管理、销路等经验。他透露,每亩地种植3斤金铁锁种子,按当前500元一斤计划,共投入种子600斤,投资30万元;每亩预计产量300斤,按当前鲜品市场价35一斤,200亩就可创收210万元,其中贫困户总产值84万元,减去总投入的70万元,可获纯利润140万元,其中74户贫困户就能获纯利润56万元。
  一眼就能看出,74户贫困户在合作社的帮助和带动下,脱贫不难。
  种植金铁锁,在带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开启了高原村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得益彰的“生态脱贫”之路,真正成为该村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钥匙”。
  2016年年底,兔街镇积极向上级争取到1000亩油牡丹项目支持,在高原村进行规范化种植,此项目受益贫困户达100户400人以上。目前,油用牡丹长势十分喜人。
  高原村采取油用牡丹套种竹柳,这样既可以满足油牡丹半遮阴的需要,竹柳本身又可以用作造纸和木材,一棵木材可以卖到100元左右,一亩土地可以有20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高原村党支部书记王显能高兴地说,在油牡丹基地里套种竹柳、牧草、绿肥,每一种作物都有自己的使用价值,牧草和绿肥可以为养殖业提供草料。这种间作套种既可以实现产业链的无限延伸,又可以促进村民增产增收。
  在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兔街镇充分发挥特色种养业优势,因地制宜,通过种养殖经营主体带动,职业农民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产业创新服务团队引领,技术指导员指导等措施,扶持贫困户依托特色种养业早日脱贫,逐步走上致富道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