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7-14

养牛也打“绿色牌”

作者:何欢 李云侠 马召凤 时间:2017-07-14 阅读:185


 养牛也打“绿色牌”
——中水镇利民专业合作社生态养牛记
记者 何 欢 李云侠 马召凤


  在中水镇石板河村,有一个叫利民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养牛100余头,规模虽然不大,但在四川、云南等周边县市养牛“行内”,算是小有名气。
  这点名气,源于养殖场养殖的牛获得过“绿色认证”,属于绿色品牌。
  说到养殖场,得从4年前说起。2013年5月,石板河村村民阮兰省和另外5名村民合伙,成立了中水镇利民专业合作社,6人凑齐100多万元,向村民流转了土地,建设三个圈舍,就建起了养牛场。
  起初,养牛场购进52头能繁母牛,养殖几个月后产下40多头小牛,养殖场初次见到了效益,坚定了阮兰省和几个合伙人的信心。
  但他们不满足于此,阮兰省觉得,要走有别与普通养殖场的道路,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牛才能卖到更高的价钱。
  于是,打“绿色牌”、搞绿色生态养殖的想法在阮兰省的心里萌生了。
  2013年底,利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000亩土地,种植黑麦草500亩、玉米300亩,把黑麦草和玉米秸秆加工成青储饲料养牛,从而不再喂其他饲料,从养殖环节上保证牛肉的生态品质。
  养牛全用黑麦草、玉米、玉米秸秆,利民专业合作社出栏的牛品相好、牛肉品质好,赢得了很多收购商和屠户的良好口碑。四川一些养殖场专门前来购牛去喂养,威宁、昭通等周边县市的屠户也很喜欢购买利民专业合作社的肉牛去屠宰销售。
  几年来,养殖场的牛只要等到出栏,根本不愁销路。绿色的养殖方法,养殖场的牛每四个月就可出栏一批,出栏价格一般都在购进时的两倍。仅2016年一年,利民专业合作社就实现了近110万元的纯收入。
  多年的绿色养殖,利民专业合作社获得了相关部门的认证肯定。2015年4月,省农委为利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场颁发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同年12月,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认定利民专业合作社为“威宁农业产业化县级重点龙头企业”;2016年9月,国家农业部农业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授予利民专业合作社“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如今,在石板河村,400多户农户有90%的人家,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加入到养牛队伍中来,全村养牛达到了2200头,大部分农户都坚持了绿色养殖。利民专业合社为养牛户提供了养殖技术指导,还负责为农户们销售肉牛。
  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政府也加大对合作社和农户的扶持力度,划拨了10多万元给合作社建设厂房,给养殖场500包肥料用于种植玉米和黑麦草,对养殖户给予每下崽一头小牛补助1000元,有效鼓励了合作社和村民们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
  谈到今后的打算,阮兰省心里早有规划: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养殖场规模,用牛粪来种植无公害蔬菜,延长产业链条;二是在昭通开一家“绿色牛肉火锅店”,火锅店牛肉和蔬菜等食材全部用自己养殖场的,肯定很受消费者亲睐;三是等时机成熟,还要对接周边县市一些大型超市,争取让养殖场的无公害绿色牛肉走进大超市,真正把养牛这张“绿色牌”打得更大、更好。

 


阮兰省在牛舍喂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