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烟海金浪翻
作者:岳刚 柳勇 时间:2017-07-17 阅读:282
万亩烟海金浪翻
——兔街镇烤烟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侧记
记者 岳 刚 通讯员 柳 勇

杨启权正在采摘烟叶
种烟致富,小康之路。
小暑一过,兔街镇的烟叶开始成熟,烟农便要开始采摘烟叶开烤,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极目远眺,成熟的烟叶嫩黄嫩黄的,微风轻拂,叶浪荡漾。
烤烟种植一直是兔街镇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今年,该镇种植烤烟面积达16000亩,其中连片种植生态烤有机烟5000亩。烤烟种植涉及全镇12个村,预计可生产烟叶4万担,收入突破5600万元。
烟田里,杨启权正在和老伴忙着采摘烟叶,三个孙子刚刚放暑假,也来地里帮忙了。
杨启权说:“两个儿子分开家,地就少了,我年纪大了,包了一些地,一共种了5亩,估计能卖20000多块钱。”
在家务农要致富,种植烤烟是条路。杨启权在心里算了一下,比起种传统的包谷洋芋,种烤烟的收入要高出一倍多,谁又不愿意种烟呢?
老党员耿才荣马上就要“奔六”, 两个女儿早已出嫁成家外出打工了,他是乐园村典型的种烟模范户,种烟史已有二十多年。
去年耿才荣种了18亩烤烟,因为部分遭受冰雹灾害,产量有所减收,只卖了8万多块钱。今年,老耿一狠心,种了20亩,他说,不出意外的话,一定会突破10万元这道坎。
通过连年种烟发展,老耿早已脱贫致富,现在住的是两层楼14间300多平米的大平房。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两个冰箱,两台电视,样样俱全。
谈及未来的打算,老耿说:“我是一个党员,种烟也要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就我个人而言,目前的收入还算不错,接下来的几年,除了扩大种植规模,我更想动员本村更多的群众种植烤烟,带领他们一起致富,当好范标兵,做好一名群众信得过的共产党员。”
在兔街镇,依靠种植烤烟年收入突破十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有的年创收甚至突破三十万元这一道高坎。
乐园村支书王选告诉记者,他们村是全镇种烟最集中的村,近三年来,通过种烟年人均收入都突破了8000元,村里超过一半的的老百姓都以种烟创收为主要产业支柱。
如何让烟农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成为摆在高原烟海管理区面前的一道考题。
雪山烟叶工作站站长张自全告诉记者,近几年来,高原烟海管理区为兔街镇烟农配齐配全了水窖、烤房等设施,确保该镇烟农种烟顺利畅通。
水是烤烟生产的“命根子”,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兔街镇种烟用水难题,高原烟海管理区大力实施兴修水利,该镇成百上千的烟农因此受益。
“过去种烟要用马车到大山沟里去拉水,天旱的时候只能等雨,严重影响了烤烟生长。现在,上级为我们修好大水窖,头年蓄足水,来年随你用,彻底告别了人背马驮车拉的苦日子。”村民刘安文激动地说。
“兴修水源工程,不仅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客观需求,更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即便是不种烟叶,其他作物也能有更好的收成。”张自全如是说。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雪山烟叶工作站的政策也向兔街镇烟农倾斜。在全国烟叶生产计划实行三年调控、产量普减的情况下,优先保证兔街镇烟叶产量的稳定。
2017年, 雪山烟叶工作站以对口工业企业烟叶质量需求为工作目标,以提高烟农收入为工作落脚点,以四个优化为抓手即优化烟地、优化品种、优化烟农、优化技术,优化结构等措施,全力抓好烟叶生产各项工作。
目前,全镇烟叶长势良好,为完成收购任务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雪山烟叶工作站将重点围绕收购工作,严格收购流程,严格“三约”制度,严格分级预检,严格等级眼光,平稳做好收购工作,收好烟农的每一片烟叶,维护好国家利益和烟农利益。
兔街镇正以落实面积为基础,以强化科技措施为保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后盾,持续做大做强烤烟产业,立足于“早”、“实”、“好”三大方面,严格按照“村为主、民为本、干为实”工作法的要求,指导服务到地块到烟叶收购点的方式,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烤烟种植工作,在全镇形成 “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镇村干部合力抓”的工作格局,促使烟农种植烤烟大获丰收,使烤烟种植真正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一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