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走出新路子
作者:岳刚 柳勇 时间:2017-07-19 阅读:278
打好组合拳 走出新路子
——兔街镇以“七制并举”引领精准扶贫工作
记者 岳 刚 通讯员 柳 勇
辣椒地里算一账
雨过天晴,碧空如洗。
兔街镇党委书记穆春林刚扒完碗里的饭,就带上几名工作人员直奔龙洞村——他要去“微服私访”。
车子沿着羊肠子般的通村公路行驶了近半个小时,便来到了龙洞村。穆春林走进一片辣椒地里,拿出手机就拨,凑近耳朵:“李主任,快来快来,我来看你们村的辣椒了,到地里来聊一下吧。”
村主任李正贵不到10分钟就来到了辣椒地里。
书记试探:“辣椒长得这么好,能卖多少钱?”
李正贵有点急,可能是跑着来地里的,一边抹额头上的汗水,一边拿出手机,点开“计算器”,小声地算了起来:“350亩,每亩收6500斤,每斤1块5毛钱……”
“书记,估计能卖350万块钱!”李正贵如释负重。
穆春林扒开长势喜人的辣椒枝叶,说:“李主任,你们明年再把辣椒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加上其他产业的收入,你们村老百姓脱贫绝对不成问题了。”
李正贵自信地点了点头。
的确如此,要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条路。近年来,兔街镇紧紧抓住种养殖业等产业发展为主线,全力助推老百姓走脱贫致富新路子。龙洞村海拔低,就种早熟蔬菜,酿制沁人心扉的“雨科酒”;高原村海拔高,发展养牛,种植中药材;花红坪村土地平坦,就发展烤烟种植……
“七制并举”引领脱贫致富
今年以来,兔街镇以脱贫攻坚为契机,研究制定了党建扶贫“分村联系制、分组包保制、分户帮扶制、分段突破制、分层设岗定责制、分类动态管理制、分项督办研判制”七制并举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催生扶贫内生动力,有效促进了精准扶贫工作。
走进兔街镇,你不难看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硕果累累,乡镇面貌日新月异,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随处可以感受到党建引领下大格局、大发展所带来的新气象。
镇党委以脱贫攻坚为契机,研究制定了党建扶贫“七制并举”的工作机制,在脱贫攻坚第一线锻炼干部,不断增强干部干事创业和服务发展的能力,把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兔街镇在破解如何让“大党建”统领“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的战略思路这一时代课题中,积极探索研制了“七制并举”党建扶贫工作机制,整合单位部门党员干部资源,找准贫困对象致贫原因,落实各类帮扶项目,推进“人”“事”对应、科学治贫,力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户户有项目、人人有出路。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将全镇336名干部结对帮扶全镇392户1555名贫困对象,并培育和组建35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村社一体合作社,带领群众种植烤烟16000亩,将实现产值近6000万元;新增养殖能繁母牛300头,将使畜牧业产值达到1.5亿元;同时,还将进行中药材、时令蔬菜、辣椒等特色种植,将使这些特色种植业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党委书记穆春林如是说。
兔街镇在产业化扶贫工作中,以“大党建”为引领,推进党带群、富带贫、强带弱工作,实行农、文、旅一体,镇、村、寨一体,帮、保、带一体。
目前,该镇规划建设了3000亩的万寿菊基地,建设了1000亩的油用牡丹基地,建设了20000亩的油茶基地。同时,在下一步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将建设1.5万亩的有机烤烟生产基地,通过这些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将使兔街镇的产业结构从目前的粮经比3:7,转型提升到2:8。
“五三一”引领直通致富路
兔街镇结合自然资源和人文生态环境,抢抓集团帮扶和乌蒙山片区脱贫攻坚机遇,紧扣毕节试验区“坚持三大主题建设四个高地打造改革发展升级版”的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借助外力补短板、激发内力齐攻坚,拟定“五三一”工作思路,即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能力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法制兔街建设五项建设强基础和“农文旅一体、镇村寨一体、帮保带一体”三个一体促转型、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奔小康。
“五三一”工作思路和“七制并举”工作措施,充分保证了兔街镇全体干部职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行动有思路、作战有措施。
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全镇干部上下齐心,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油赶,逐步加大对“千亩园”、“万亩地”的产业规划建设力度,以成效促转型,不断完成对传统农业的产业化大调整,促进农户增产增收,确保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及早实现。
基层党建结硕果,扶贫产业谱新篇。兔街镇正以“党建强镇”为统揽,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在“党建+扶贫”的道路上,正逐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小镇强”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