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康梦
作者:顾少利 时间:2017-07-25 阅读:240
我的小康梦是那个女人的梦
她,是我来乡镇工作接到的第一个结对帮扶任务的那个家庭的女主人,我们走访她家的那天,天空断断续续地下着毛毛细雨。玉米抽穗的季节,空气里有一丝甜甜的味道。知道她家离镇上有些远,就打算开车去,才走了不远,就遇前方修路不能通行,于是下车打算走着去,为了尽快到达,我们没有走正在施工的大路。那天很晚了我们才回到办公室,给爸爸打电话,我和他说:“今天我去走访贫困户了,翻了一座山,走过一条河,又翻了一座山才到他家。”爸爸说他不信,他说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比他们那个年代好多了,通村路,通寨路都有了,问我为什么要从山上走。我告诉他正在修路,而且是在加宽、是在硬化。等修好了比他所知道的更宽、更安全、更好走。
因为山路已被野草覆盖,只是隐约能看出这里曾经是一条山路,现在村村通公路了,很久没人走了。见到她的时候,我膝盖以下的裤腿全被露水打湿,紧紧地贴在腿上。而她裤子上、手上全是泥,干过农活的人都知道,裤子上的泥是因为背上的那篓要背回家喂牛的草太重,从地里背起来时需要单膝跪地才能站起来,就算有地埂可以省力,也是要弄得一屁股的泥才能背起来。她一手拎着一个南瓜,一手提着一袋刚摘的豆荚,头发有些凌乱,定是在玉米地里被玉米叶刮的,头发上还粘着玉米穗的粉末,完全腾不出手来捋一捋被汗水浸得贴在脸上的头发。她放下竹篓,知道我们的来意以后,热情的去找凳子叫我们坐,从火房一直找到堂屋只找到一条歪腿的木板凳。按要求问了些基本的问题后,和她聊了一会天,问了她的丈夫、父母和孩子的情况。说到孩子她很是高兴,用手指着那面被火烟熏得黢黑的墙,墙上贴着孩子们的奖状,农村学校没有那么多素质拓展的活动和比赛,奖状都是因为学习好而得的。她还说现在学校都有营养餐,两个孩子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也不用操心。她感叹当年读书的时候没有这么好政策,父亲重男轻女因为没那么多钱,选择供哥哥们念。问她一个在家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忙得过来不?觉得苦不苦?她说不苦,只是有时候家里人有个头痛脑热的,她连一个搭把手的人都没有。
我的小康梦是那些孩子的梦
今年的儿童节,中午,我拿着摄像机去镇上的学校,早上我的朋友圈就被各种各样的儿童节图片和视频所占领,那些图片或视频里的孩子都为了表演准备同样的衣服、裙子和鞋子,甚至连袜子都是统一的。当我看到我镜头下的孩子们,没有专门定制或统一购买服装,但他们为了舞蹈看起来整齐好看,在尽量的统一着装,都穿了白色或接近于白色的衣服。在舞蹈中,他们有的是长袖,有的穿短袖,有的白色的衣服上有些其他颜色图案等等,裤子和鞋子就有什么穿什么,没有舞台就在操场上跳。在音乐声中他们那么快乐,那么努力的表演,虽然跳得并不整齐,舞蹈排得也不是很熟练,但所有的孩子都在认真的表演,虽然城乡贫富差距相较于以前已经在缩小,但看到他们的时候我心里还是觉得酸酸的。惹得我这个拍照并不专业的人,特别想好好给他们拍几张照片,录几段视频,尽我所能为他们留下美好的记忆。
我正拍得认真,有一个小女孩轻轻的扯了扯我的衣角:“姐姐,你有照相机,帮我拍张照好吗?我要给我爸爸妈妈看,奶奶今天给我穿了花裙子。”她有些胆怯的问我。
在给她拍照的过程中得知那小女孩的父母外出务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趟家,过完年就又要出去,留下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
我的小康梦是那个老人的梦
我们走访的另一家是两个老年人。冬天,远远地就看到他家屋顶瓦片缝里冒出一缕一缕的青烟,走近才知道是两位老人在用剥离了松子的松球果在屋里烧火取暖。
灶搭得很简单,一个有三只脚的铁架子,老奶奶很热情,一直对站的着我说:“小姑娘,快坐着烤火,暖暖手,天气冷。”然后弯下她已经驼了的背对着火大口大口地吹气,仿佛是来客人试图让火燃得更旺一些,方便大家取暖,以至于我拍的照片里他们的头发上有很多柴火灰。老爷爷很健谈,听力视力都还好,在完成了基本访问后,就一直在和我们说以前的生活是多么困难,他们吃过野菜和玉米核,穿过自己用草编的鞋子,去县城要走上一天的路,用煤油灯照明,要过年才能吃上米饭和肉等等。说现在政策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还说自己经常看电视、看新闻打发时间。在问到他的子女的时候,他说都外出务工了,自己和老伴身子骨都硬朗,目前不需要孩子们照顾,让他们好好在外面求自己的生活。天气好的时候他们还会用儿子打回来的钱上街买些糖果。还和我们开玩笑说,他的生活就是小康生活了,他说“小康小康,三菜一汤”。可是他们真的已经很老了,等到他们需要照顾的时候,或许正是孙子读书,儿子负担更重的时候,何以养老?
小康社会自提出以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外读书十年间,每次回到家乡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门口那家的男人以前农忙季节,总是穿着一双已经露出大脚趾头的解放鞋背着一篓篓农家肥到山背后的地里去种庄稼,现在那片土地被一个因为政府招商引资而来的外地老板所承包,用于种刺梨,租金收入比种地的时候还要好。还能在刺梨加工厂上班,又添一笔收入。
以前那座临近山坡的村寨,一到雨季,尤其连续多天下雨就要住进政府临时提供在安全区域内的帐篷里避险的老百姓,现在已经另择屋址,在政策的扶持下每家都盖起了二层小楼。外出务工的人回来了,在附近的工厂、企业上班。大大减少了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数量。去年冬天下村,看到一个老人弯着腰背着一捆柴火,在山路上慢慢地走,看到这样的情景,同行的同事感叹说脱贫攻坚任重道远,正因为任重道远才需要小康梦、中国梦作为指路明灯提供前行的方向和力量。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因为有了梦想,我们才历经坎坷而依然前行。在基层工作一年半的时间,长期接触老百姓,越是走入群众,就越了解他们的渴求,就越明白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自己的价值,自己的理想——实现自我,回馈社会。我虽没有吃过学校的营养餐,那时候因为学校离家远,学校附近没有餐馆,就算自己带了饭,也没有热饭的地方。我们都是一天只吃两餐饭的,早餐和放学回家后的晚餐,中午就饿着,但是比我小几届的学生吃到了。我没有遇到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我的一些同学还因此辍学,初中都未曾毕业就外出务工,但是小我一届的学生遇到了。大我几届的同学有的考上大学因为家里没钱而放弃好不容易考到的学校,而我高考的时候可以凭录取通知书去当地教育部门办理助学贷款。这不就是说明生活越来越好了吗?这不就是说明小康生活在一步一步的实现一步一步的靠近吗?而这些小小的改变,这些小小梦想的实现,就是在为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因为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而响彻世界,人因为有了梦想而从此不再荒芜,梦想是前行的灯塔而不是天上的云,要仰望天空,更要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绝不是只有八个字的字面意思那么简单,而是有着更深层次意思,全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脚踏实地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才能早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小康梦”是“中国梦”中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一个梦想。应扎根于土壤之中,辛勤劳作耕耘方能开花结果。新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正是向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百年目标”冲刺的五年,而这一大梦想的实现需要千千万万个小康梦的实现凝聚而成。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团结奋进,为自己心中的小康梦而奋斗,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