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7-25

父子积怨难促和 恩断义绝引深思

作者:张树华 时间:2017-07-25 阅读:189


   本报讯(通讯员 张树华) 近日,针对新发乡31个村在土地承包、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领域极易发生矛盾纠纷的现状,新发乡党委、司法所、综治办走村串户排查矛盾纠纷,助力脱贫攻坚。在红旗村红旗组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王某向司法人员述说其子不对他尽赡养义务,要求其工作人员为他做主。
  通过向村组干部、邻里调查了解。事是这样:老人王某共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皆已嫁往外地,儿子今年42岁,因老人几十年来对儿子关心甚少,对远嫁女儿多有照顾,并且长女以打工为名,将其弟媳骗去外地,此举得到父亲的允许和支持,至今8年未归。子对父多年心存积怨、不满致使其矛盾进一步加深。近年来,老人年岁已大,生活自理能力不如从前,儿子因恨在生活上不予照顾老人,故引起纠纷。
  调解现场,引来周围的邻人驻足旁听。老人王某之子诉说从童年至今几十年来的埋怨与痛苦,数落其父对己的苛刻、刁钻、蛮横……如今妻子离家8年,当初皆因父亲怂恿造成,不满、愤懑、心寒涌现脸庞。老人王某说他希望儿子能改变对他的态度,对他进行赡养。老人之子言语过激、情绪激动说道:“村里的领导已经调解过,我不会改变态度,从今以后,他不是我爹,我不是他儿子,他有女儿赡养,我永远不会对他养老送终。”老人王某一脸委屈,满脸的皱纹更加弯曲,泪水在眼眶打转。
  调解人员对老人王某之子进行了严厉批评,指出了父子关系是不可以更改,也不能更改的事实。作为儿子尽孝父亲从传统道德、法律法规、人伦情感来说都是天经地义,是不可推卸的。 王某之子态度坚决说道,他有低保也有养老保险,他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即便不能养活自己,他的女儿也会“打工”挣钱给他。
  在老人王某之子的诉说中,言语隐讳,含恨之深,对父亲毫无尊敬和尽孝之意,且父子矛盾有难言之隐,是父亲的做老不尊还是儿子的不敬不孝这些都在双方的争执中略略隐现。
  最后,调解员在调解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只能安抚老人王某靠自己过好今后生活,政府会给予相关帮助,并要求其子交还种着属于父亲、姐姐的土地,叮嘱老人王某管理好自己的财产,待其去世后,谁来安葬谁继享其财产。其子与父亲割裂的态度始终坚决,毫无半点缓和态度,也无半点内疚、自责,但还是承诺归还属于父亲、姐姐的土地。
  血浓于水的父子关系从古至今都是不可打破的,血缘是怎么也割不断的。父子双方亲情的修复只有交给时间或者下一代,在平凡的生活中,只有双方都回归平静、思考,即使再次修补这份亲情需要更多更长的时间,只要有可能都要等待、争取,莫让人生遗憾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