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7-27

清华大学“书脊计划”支教团到威宁实验 三中开展支教活动

作者:毛祥敏 时间:2017-07-27 阅读:377


   本报讯(通讯员 毛祥敏) 7月14日-24日,暑假已经开始,但实验三中校园依然书声朗朗,教室里不时传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跟随着上课铃声,踏进原高三(1)班教室,45名穿着校服的学生分别来自实验三中原高二年级的不同班级,他们临时组合为“准高三理科”班,一同参与清华大学“书脊计划”暑期支教团在实验三中开展的为期10天的公益支教活动。
  这样的班级共有四个,实验三中180名志愿参与活动的在校高中生分为两个准高二班、两个准高三班,分班听课。清华大学“书脊计划”支教团11名成员根据各自专长,制定教学计划,按课表授课。
  “书脊计划”支教团去年7月份曾组团到实验三中进行支教,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7月,他们又一次组团,千里迢迢,不辞劳苦,送教到校,来到实验三中,与边远山区的孩子们同吃同住同生活。本次支教活动,开办课程涉及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理科、综合文科等科目,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支教团还开办团队训练营,举办能源讲座、建筑讲座、心理讲座等专题,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素质拓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引导边远山区的孩子们成长进步。
  “准高三理科”班上,“书脊计划”支教团成员董昊老师正给学生们上语文课。她开设的是《演讲与口才》专题,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通过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训练与点评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促使他们“口能言之,身能行之”。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争着举手,抢着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突出,董昊老师不断用“太好了!”“好样的!”的话,激励学生做出一个又一个稚嫩却不断成长进步的回答。“实验三中的孩子,美丽而质朴、热情而纯粹,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身体践行着对梦想的追求,老师说他们基础差,但其实他们很优秀!”这是董昊老师对实验三中孩子的评价。
  “学生们的积极性是我从没遇到过的,我每抛出一个问题,下面就会有很多人回答;我每教一个发音,下面就会有很大声的跟读,虽然他们的基础差一些,但这样的学习热情难能可贵,这样的积极性不只是对学生们自己有帮助,对讲台上的我们来说也是莫大的鼓励。看到他们这样,我越发地想要教给他们我的知识和方法,也越发地希望他们能有自己想要的未来。”这是教化学和日语的陆建欢老师的心声。
  十天的支教活动,很短,但实验三中的孩子们记住了来自全国最高学府的支教团成员们对他们的肯定:“实验三中的孩子,你们都是好样的!”相信未来的成长路上,这短短的十天教育活动,会给这些边远山区的孩子们种下一个希望,收获一份梦想。
 


支教队员与该校部分师生开展户外徒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