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7-28

做大产业蛋糕惠利于民

作者:李云侠 何欢 马召凤 时间:2017-07-28 阅读:252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87)
 
做大产业蛋糕惠利于民
——中水镇小寨社区转型产业引领群众致富记
记者 李云侠 何欢 马召凤 




小寨社区新貌


  盛夏,百村纪行报道组来到中水镇小寨社区,将镜头对准了这个转型中的小村庄。
  对于威宁绝大部分乡村来说,小寨社区依山傍水,天好地肥的自然条件确实令人羡慕。
  走进小寨社区,通村路和通组路、串户路覆盖了整个社区。村口,柳家沟清澈的溪水哗啦啦地流淌过,沟渠两边的田地里,去年种植的车厘子树枝繁叶茂,树下套种的庄稼郁郁葱葱。环顾四周的山坡上,整齐划一的苹果树如卫士般守卫着山梁。村子背后就是中水镇三大河之一的后河,河两岸的沙地里,蔬菜瓜果飘香,整个村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社区两委:化被动解决为主动出击 
 
  小寨社区支书姜毅说:“前几十年,这个村子只会种烤烟、玉米和洋芋。产业单一不说,庄稼也良莠不齐,百姓勉强糊口。”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推动发展。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潮流,固步自封势必被遗忘。村庄要发展,怎么发展?成为摆在小寨社区带头人——社区两委班子面前的头号问题。
  树挪死,人挪活。小寨社区两委一琢磨,想破脑壳不如走出去,到发展好的村子取经。
  姜毅笑说:“我当了十几年的支书都没有最近两年走得多,走得远。”
  以前当村领导,办得最多的事儿是上传下达,解决邻里纠纷。本着不出错就万事大吉的原则,工作的推进缓慢而低效。
  现在当村领导,上传下达只是工作中最基础的一项,重点在“带头”。社区怎么发展?环境怎么建设?群众怎么脱贫……这一系列关于社区成长的问题,无论大小,都是村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工作化被动解决为主动出击,有效地推进社区发展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引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是社区两委班子新的工作方法。
  改换工作方法后,小寨社区两委班子发现了一个最明显的变化,“以前磨破嘴皮子的事情,现在改为百姓到社区里主动要求。”
  社区主任姜飞说:“就拿种苹果树的事情来说,以前村里发动群众连片种植烤烟,要挨家挨户去说服,还不止跑一次。现在种苹果树,村子里才开始领到苹果苗,老百姓就天天往社区服务中心跑,问自家能领到多少苗。”
 
产业转型:变零散种植为整体规划 
 
  精准脱贫,关键在产业。近年来,纵观全县,坚持把产业扶贫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现代农业。
  坐拥良好自然条件的小寨社区也从传统种植中挣脱出来,打起产业发展的主意,并将心动付诸到行动上来。经过数年调整和发展,如今走进小寨,变化可喜。
  去年3月,小寨社区两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通过考察和试种,引导村民在柳家小河的沿岸种植车厘子206亩,今年部分车厘子已经挂果,而在明年将大量挂果并有望上市。
  走进车厘子树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一株株一两米高的车厘子树枝繁叶茂,树下,绿油油的间种农作物点缀其间。
  据姜毅介绍,车厘子基地全部按“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行,由合作社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按照“442”的模式进行分红。这个“442”就是村集体经济占20%,合作社占40%,老百姓占40%。前3年,农户自愿出土地、劳力,由合作社出资作为基地果树种植管理,3年后,基地产生经济效益,农户还可以参与分红。
  农户在基地上打工赚钱的同时,还可以在自家地里套种马铃薯、蔬菜等矮化农作物,增收的门路多了,获得感也得到了增强。
  结合务工和分红比例,村民陈德阳给记者算起了一笔账:“按照目前车厘子上市价格20块一斤,一亩地就算低产1500斤,也能产值3万块钱。加上平时在基地务工的收入(最低的工价80块钱一天),一年下来比种植传统作物的收益几乎翻了两倍。”
  姜毅不无自豪地说:“今年车厘子挂果了后,我们信心更足了。由于我们这里水源丰富,小区气候好,车厘子品质佳,口感好。不愁卖不出好价钱。”据他介绍,今后,社区两委计划把基地打造成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高效示范农业园。
  长期以来,小寨社区村民都有种植苹果的习惯,但发展零散,管理粗放。为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小寨社区积极引进新品种,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全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环顾小寨社区的山梁上,密密麻麻的水泥柱纵横交错,排列整齐,水泥柱之间横向用铁丝相连,一株株果树被固定在铁丝上。走近再看,拳头般大小的苹果挂满枝头,随手摘一个下来,脆甜多汁的口感,预示着丰产和脱贫的希望。
  姜毅介绍,小寨的苹果产业通过精品红苹果种植合作社引领和带动,扩大种植近6000亩,小寨的土地基本上实现了90%的苹果种植覆盖率。
  在中水镇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小寨社区以产业发展来进一步拓宽百姓的致富渠道,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水果种植产业的发展平台上来的做法,解决了困难群众收入低的问题,更为全村群众带去一项持久的产业,“造血式”扶贫为小寨社区带来了希望,也为2017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开好头。
  日前,小寨正致力于打造一个多产业同步推进,特色产业抱团发展的农业产业示范村。正着力走出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经济和生态“双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