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8-01

响应司法改革 提高办案效率

作者:雷婷婷 时间:2017-08-01 阅读:184


 响应司法改革  提高办案效率
——威宁人民法院第六人民法庭提高办案效率侧记 
通讯员 雷婷婷


  司法体制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 全省法院以大数据为依托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威宁人民法院第六人民法庭积极探索新型工作方式克服重重困难,解决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从而有效提高办案质效。
  在实行了立案登记制度后,案件呈井喷式的增长,而办案人员在实行了法官员额制度后,人数为过去的一半。实行员额制法官前,威宁人民法院法官人数是86人,员额制实行后,员额法官人数为43人。第六人民法庭在员额法官稀缺的情况下,只能配备一名员额法官,而辖区有迤那、牛棚、斗古、秀水、观风海、玉龙等六个镇,人数高达20万人。 
 
勇于担当 积极履职
 
  目前,第六人民法庭有1名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占全院1/43的员额法官人数,却要办理全院1/6的案件。如果按照原有的工作模式,仅让有权限的员额法官按既定程序开展工作,那第六人民法庭将无法在审限内完成案件的审理工作,将会有大量的案件积压。
  在新一年工作的第一天,庭长江雷给大家开了一个精简丰富的动员会,内容围绕如何提高办案质效。江雷提出:“跟随勤劳的人,你不会懒惰;跟着积极的人,你不会消沉;跟随经验者学习,才能掌握精髓”。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案多人少的矛盾,认识到我们肩负的职责,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不拖沓、不懈怠;做到讲耐心、讲便民;做到敢担当、善履职。全面提高认识,为打好案多人好攻坚战提供源头活水。法庭从思想上达成共识,争先创优,团结互助,形成了良好氛围。从2017年2月12日至7月27日,经过第六人民法庭艰苦奋斗,取得了全院绩效考核第一的傲人成绩
 
提高办案效率
 
  为了提高办案效率,威宁第六人民法庭充分拓展工作思路,以提高办案质效为宗旨,以三个关键(调解化、便民化、多元化)为抓手,充分发挥司法辅助人员的能动性。
  注重案件庭前调解,把“和事佬”的位置摆放在调解工作中。以庭前调解作为着力点,以两名司法辅助人员为一组,采取集中调、分开调、同时调等多种方式,耐心细致地为当事人释明法律厉害关系,理清社会亲情关系,兼顾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把案件纠纷在庭审前化解掉,节约审判资源。
  注重司法便民,把“接地气”贯穿于司法工作全过程。党的群众路线在贯穿于工作的始终,进一步减少群众诉讼障碍,让群众能一次解决的问题绝不来回反复跑。同时,作为基层法庭,接触的群众大多不懂法,甚至不识字。如何做好法律与群众的“传声筒”“转换器”关系到法庭的工作实效。为此,第六人民法庭“接地气”为群众释法理,讲亲情,力求让群众理解法律规范,遵循法律规定,达成调解协议。另外,对于复合减免缓交诉讼费的困难户,积极主动帮助其办理减免手续,让司法便民真正落实到群众。
  注重案件处理方式多元化,把“多条腿”走路贯彻到案例处理全过程。 案多人少,必须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有效消化案件。把调解工作贯穿于整个案件处理过程中,庭前调、庭中调、庭后调,调、撤率高达92.8%。同时还充分利用政府、司法所、村两委等力量对案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