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8-04

兔街“七制并举”助推党建扶贫

作者:穆春林 时间:2017-08-04 阅读:430


 兔街“七制并举”助推党建扶贫
——党建扶贫路径的一线探索
中共兔街镇委员会书记 穆春林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发展更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的引擎,置身于欠发达地区服务“三农”第一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更是履行第一要务的责无旁贷者、投石问路者和惠民实践者。
  如何推进科学发展以实现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毕节市委提出了“113”攻坚战,以大党建引领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的战略思路,如何让这一战略思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普惠民生,是镇村党组织亟待探索并付诸实践的时代课题,兔街镇在破解这一时代课题中,探索出“七制并举”党建扶贫工作机制,是为管中一斑,藉以抛砖引玉。
  党建扶贫,顾名思义即是找准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的节点,推进党建工作中的“人”与扶贫工作中的“事”优化组合,促成合力最大化和发展科学化。兔街镇遵循这一思路,研制了分村联系制、分组包保制、分户帮扶制、分段突破制、分层设岗定责制、分类动态管理制、分项督办研判制“七制并举”党建扶贫工作机制,整合单位部门党员干部资源,找准贫困对象致贫原因,落实各类帮扶项目,推进“人”“事”对应、科学治贫,力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户户有项目、人人有出路。
  一、分村联系制
  兔街镇因村制宜组建13支党建扶贫工作队,科级干部任队长并分别联系13个村(社区)和帮扶3户贫困户,履行一岗双责,负责所管部门和所联系村的大党建、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工作,形成科级干部组团,主抓决策研判、督办考核、项目落实、村域发展工作。一年来,各村共召开各类群众会议52场次,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1个、合作社党支部1个,新建专业合作社6个,培育市、县级龙头企业1个,个体工商户37个,小微企业11个,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1个,约谈党员干部2人,排查调处矛盾纠纷67件。
  通过分村联系,促进各村发展各美其美、镇域发展美美与共。
  二、分组包保制
  兔街镇选派35名股级干部,包保38个脱贫攻坚难度较大的村民组(自管委),并帮扶2名贫困户,每村明确1名股级干部为党建扶贫工作队副队长。股级干部负责脱贫困难组的民意收集整理、特困群体关照、难点跟踪突破工作,形成股级干部组团。一年来,共收集整理群众建议意见67条,处理回复63条,为特困户355户发送冬季燃煤355吨,全镇发放低保金504万元,惠及1026户3589人,组织40户202人易地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对象搬到县城,启动建设2个民族村寨新农村精品点,解决好林家桥电站、过境三级公路所涉村组的矿群矛盾、路地矛盾2个,指导组建自管委150个。
  通过分组包保,有效为困难组信息流通、个案处置和难点突破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分户帮扶制
  兔街镇因户施策,以“三进三增”为载体践行“两学一做”,抽调辖区干部(含教师、医生)336名,按科级干部、股级干部、一般干部分别结对帮扶3户、2户、1户贫困户的原则,携同2017年县直部门选派的73名帮扶干部共同帮扶全镇392户1555名贫困对象,开展“三访三看三查”工作,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工作,走访群众2285户8716人,核准2017年精准脱贫对象392户1555人,找准致贫原因10类,因户施策落实帮扶项目30个,惠及贫困对象2285户8716人,其中种植业项目10个、养殖业项目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农村新型生产经营组织项目4个、金融扶贫项目2个、其他民生项目9个,其中主导产业项目预期年产值24920万元,人均年产值7223元,具体项目如下:
  种植业:1.烤烟1.51万亩,产值6000万元,惠及贫困户875户4679人;2.万寿菊3000亩,产值600万元,惠及贫困户492户2187人;3.油用牡丹、竹柳、牧草套种1000亩,产值500万元,惠及贫困户61户246人;4.辣椒367亩,产值110万元,惠及贫困户40户148人;5.三膜马铃薯400亩,产值400万元,惠及贫困户26户113人;6.时令蔬菜600亩,产值180万元,惠及贫困户89户341人;7.中药材250亩,产值300万元,惠及贫困户15户56人;8.油茶育苗基地300亩,产值1872万元,惠及贫困户48户185人;9.油茶抚育2万亩,产值1800万元,惠及贫困户248户1325人;10.退耕还林5000亩,产值120万元,惠及贫困户517户2439人。
  养殖业:1.散户养牛8712头,产值1亿元,惠及贫困户1114户4901人;2.散户养猪11346头,产值2837万元,惠及贫困户1375户5489人;3.散户养羊2100头,产值273万元,惠及贫困户57户228人。
  基础设施:1.完成人饮工程43个,惠及贫困户902户3879人;2.完成电网改造工程2个,惠及贫困户2100户6300人;3.修建公路69.9公里,惠及贫困户2285户8716人;4.危房改造627户,惠及贫困户295户1327人;5.贵州民居改造惠及农户1259户;6.建手机站13个,惠及贫困户2285户8716人。
  农村新型生产经营组织:1.建自管委150个,惠及贫困户2285户8716人;2.培育合作社36个,惠及农民224人;3.发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539家,惠及贫困户2285户8716人;4.建电商服务站3个,惠及贫困户2285户8716人。
  金融扶贫:1.信用社贷款1.1亿元,其中特惠贷2275.5万元,惠及贫困户640户3035人;2.邮政银行贷款360万元,惠及农户389户。
  其他民生项目:1.教育扶贫资助学生257.6万元,惠及贫困户560户2518人;2.教育培训781人次,惠及贫困户341户1618人;3.易地扶贫生态移民143户740人;4.合作医疗报销698人次363.1万元;5.养老金发放305.6万元,惠及3183名群众;6.民政兜底救助及低保金发放504万元,惠及贫困户1026户3589人;7.临聘贫困户护林员资金28万元,惠及贫困户28户112人;8.外出务工3459人,务工收入6918万元;9.社会捐赠折合53万元,惠及贫困户112户448人。
  通过分户帮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振了干部精气神、增加了群众收入和“造血”信心。
  四、分段突破制
  兔街镇结合时令特征和群众种养习俗及意愿,分阶段、按节令部署产业,按2018年整镇脱贫的近期目标和2020年同步小康的远景目标谋划发展,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一体强调始末,划脱贫致富奔小康为阶梯分段突破。
  兔街镇2至4月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工作,全体党员干部以“三进三增”为载体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走访核准392户1555名贫困对象,因户施策实施竹柳、油用牡丹、牧草套种1000亩,补植油茶2000亩,规划油茶农旅一体产业园1万亩并启动建设,烤烟育苗1.5万亩,万寿菊育苗3000亩,种植中药材200亩,贷款支农1亿元(特惠贷2270万元),启动林家桥电站建设和69.9公里通村公路建设、1886户危房改造及“贵州民居”建设,已实施的43个安全饮水工程验收投入使用,成立“脱贫攻坚讲习所”,培训镇、村干部440人次、贫困农户341人次。
  5至6月,兔街镇移栽烤烟1.5万亩、万寿菊3000亩,种植板栗150亩,投入产业化扶贫资金311万元,新增养牛311头、养猪301头,建设万寿菊收购点一个,召开烤烟生产现场会2次,加强防汛减灾,指导建设1000头规模养猪场1个、校服厂1个、矿泉水厂1个,擀毡合作社及加工厂1个,中药材合作社1个,启动建设过境三级公路24公里、通村公路69.9公里,完成“贵州民居”建设20栋、文化广场2个,成功举办端午节暨花山节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系列活动,携同恒大集团帮扶上报项目16个。
  7至12月,兔街镇将建成年供苗10万亩的油茶苗圃一个,完成“贵州民居”建设500户以上,建设两个民营砂石厂,启动恒大集团帮扶项目,抓好秋收及秋冬种工作,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谋划次年脱贫攻坚工作。
  通过分段突破,强化节点重点,有的放矢、攻坚拔寨、梯次推进,确保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增强了党员干部“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和群众的参与性、获得感。
  五、分类动态管理制
  兔街镇总人口8610户3459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42户10209人占总人口的30%,历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285户8716人占总人口的25%且主要分布于深山区,产业结构单一、生计方式传统,其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689户2495人占总人口的7.2%、占贫困人口的28.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4.4%,全镇劳动力20815人且80%在当地发展生产。
  兔街镇结合贫困人口分布特征和各民族生计方式,在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下派少数民族党员干部任村党支部书记或联村包组帮户,发动各族群众互助互帮、整合人力资源互济发展,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山地特色生态农业,将全镇贫困对象2285户8716人归类为一般贫困户1368户5855人、低保贫困户646户1887人和纯低保户271户974人三类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按照“五个一批”思路对一般贫困户和低保贫困户实施“五个一工程”(明确一名帮扶干部、找准一条发展路子、教会一门实用技术、帮扶一个致富项目、建立一套考评机制)帮起来,对纯低保户实施“六保障工程”(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基础设施保障)保起来,在“两线合一”中推进“五个一批”工程。
  兔街镇通过发展生产2016年脱贫586户2301人,2017年计划脱贫392户1555人;易地扶贫搬迁2016年搬迁40户202人,2017年计划搬迁103户538人;通过生态补偿2016年脱贫28户28人,2017年计划脱贫40户174人;通过发展教育2016年脱贫91户444人,2017计划脱贫206户927人;通过社会保障兜底2016年兜底69户253人,2017兜底127户456人。
  通过分类动态管理,对已脱贫的贫困对象,继续跟踪服务,贫困不脱钩,减贫不减政策,引导其加入合作社增强“造血”功能发展壮大,巩固攻坚成果,消除依赖思想,有效抑制返贫;对新增的贫困对象,按“五看法”进行甄别、民主评困、纳入帮扶,推进不错帮漏帮、不错保漏保和村不漏组、组不漏人、人不漏项。在帮保中促成贫困对象组团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变等、靠、要为急、争、抢,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贫困对象组团在合力反贫中的主人翁精神得到正向发挥。
  六、分层设岗定责制
  兔街镇将党建扶贫场域划分为科级干部组团、股级干部组团、一般干部组团和贫困对象组团四个组团,据四个组团衍生四个层级,分层设岗定则、各司其职。
  通过分层设岗定责,帮扶干部责任到人、统筹兼顾、目标明确,贫困对象借势提神、激发内力、奋勇争先,使帮扶干部组团与贫困对象组团携手联心、互动攻坚。
  七、分项督办研判制
  兔街镇组建党建扶贫督办考核工作组,制定《兔街镇脱贫攻坚干部问责办法》,督促推进前“六制”落到实处。
  每季度进行阶段工作部署,每月安排帮扶项目,按月督办考核,尤其强化产业化扶贫、易地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项目的督办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兑现考核奖惩,及时发现工作难点并集体研判解决,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向上级争取项目帮扶。
  通过分项督办研判,促进了党建工作中的“人”与扶贫工作中的“事”结合紧凑、张弛有度、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户户有项目、人人有出路,促进党建扶贫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七制并举”是兔街镇对党建扶贫工作的一种探索、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的一个尝试,目前虽成效不彰,但兔街镇将不断探索、不断借鉴、不断总结、不断推进,将发扬疑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的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