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市
作者:刘业旦 时间:2017-08-10 阅读:272
走进四牌路,就如同按下了生活的慢放键。
这是毗邻广东的一个中南偏僻小城,天还没有亮,暑气就铺天而至,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一路上人喊马嘶,很多人都挑着新摘的蔬菜纷纷涌入这里,空气中还混杂着鸡屎、鸭粪的味道。
我无意中走到了菜市场,人群中有抱着孩子的妇人,带着拐杖的老妪,满身油腻的屠夫,各式各样的人提着菜篮在身旁挤来挤去,和卖菜的村妇、卖肉的屠夫为了五毛钱争得面红耳赤,一切都鲜明而生动,我的心情突然明朗开来。
忽然响起了一阵敲竹板的声音,一个人大声吆喝:“豆腐渣,刚出炉的豆腐渣”吆喝声中,一个头戴南方特有斗篷的胖子倚着小推车也挤进了四牌路中间。
在小推车的前头,有一挑卖卤粉的担子。担子前面的一头,一炉火烧得正旺,炉上的锅里热气腾腾。后面的一头 除了有个放碗筷佐料的柜子外,还有个摆牛肉的纱罩。在中南,在你昨晚的酒意还没消退的时候,便随时都可以找到这样的小食,叫一碗热乎乎地来吃。
街道两边,有卖莲藕的、卖卤豆腐的、卖豆角的、卖茄子的、卖辣椒的,辣椒有红辣椒和青辣椒,都是夏天时令的蔬菜。有些黄瓜的叶子上还滚动着水珠,刚掐的丝瓜蒂还在淌水。间或还能看到卖小鲫鱼和黄辣丁的小贩。人还没有到摊位前,一律听到的是,老板!要点什么?然后熟练地从蛇皮袋里摸出一个称砣,又递给你一个环保塑料袋。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小贩挑着各样的担子,用各式腔调的叫卖声,从四面八方走入了这片马路。这片马路终于变得热闹了起来,就像是个庙会市集。
可是我却被一个卖花生的老太太的吆喝声吸引住了,“快来看啊,快来挑!今早新挖的肉花生!”,“肉”花生,敢情还有“菜”花生!一打听原来的“肉”花生就是所谓的“药”花生,都是一些红皮花生,据说能补血。确实是十里不同音呀!无怪乎楚音难辨。对于一个长期在外的人来说,我自认是个贫血的人,虽然7块钱一斤,我也买上一大包。
一路看下来,今年的蔬菜有点偏贵,前头涨水,后头暴晒,也难怪了!“年轻人都去广东打工去了,伺候菜园和田地的都是一些老头和老妈子,筋骨不如以前喽!”一个卖嫩苞米的大爷接过了话茬。放眼望去,摊子前后涌动的都是一些银丝白发,感觉上我们的小镇也进入了老年期。回到老家有一段时间了,可是我总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我也快忘记小时候的味道了。
“快撤喽,人家单位要上班了!”戴着大檐帽的城管终于出现了。仿佛是约定似的,又似乎是一场风,太阳出来了,街衢又空绰起来。
回去的时候,我在想,日子需要慢放,也需要回放。看来,我真的需要家乡的红花生好好补补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