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夕阳红
作者:赵丹 时间:2017-08-11 阅读:300
最是夕阳红
——记退休后再扎根“第二故乡”带民致富的邓新吾
——记退休后再扎根“第二故乡”带民致富的邓新吾
通讯员 赵丹
83岁的邓新吾, 19岁入党,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名对党忠诚的老党员。邓老退休后,放弃在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大山深处炉山镇溪街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优秀品格和负重奋进的精神, 做到退而不休, 不因年高,不顾体弱,不为名利,不图回报,积极发挥余热,带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热心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献计出力,用实际行动抒写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热血情怀。
把荒山沟变成花果山
1997年,在退休两年后,邓新吾回到当年被打为“右派”时进行劳动改造的炉山镇溪街村。这里是他心里无法忘怀的第二故乡,虽然有自己人生中最痛苦委屈的那段回忆,但记挂更多的,却是那些在他困惑迷茫时给予温暖照顾的乡里乡亲。
返乡初期,邓新吾开办了一个加油站。那个时期的炉山镇,主要以粗放型的煤化工工业为支柱产业,小煤窑的开采、焦化厂的生产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当地政府痛定思痛,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关闭了所有非法小煤窑。看着加油的煤车一天天少下来,邓新吾敏感地意识到,当地农民该找一些长远的致富路子了。
炉山镇无霜期较长,达200天以上,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是适宜于种植水果、干果、茶叶和蔬菜。邓新吾开始在自己的院子不断尝试种植桃树、核桃、瓜果等,并邀请村民来参观、品尝,部分村民开始心动了。他趁热打铁,选择4户村民拿出约20亩土地,全部种上艳红桃,还为基地修建了3个水池,配套了2000米水管。在老人的坚持和努力下,2009年,他带领村里几个有理想有干劲的年轻人成立了“炉山镇艳红桃专业合作社”,把他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入到合作社的建设中。合作社成立后,邓新吾开始进村入户向村民们讲解自己的种植规划,免费为他们发放树苗、提供技术指导,修建蓄水池等配套设施。为了能提高村民们参与的积极性,邓老与农户签订了每种一株树给6元钱,接连补助3年的协议。双方约定:农户出土地,负责护理果园;邓新吾负责苗木、肥料、农药甚至灌溉、技术等。果园盛产后,对半分成;收回投资成本后,二八分成,合作社占二,农户占八。同时,果木林里还能套种低杆见效快的经济作物,如洋芋、白菜、大蒜、辣椒等。经济价值是传统种植的3—5倍,合作社不但为村民们提供种植技术指导,还为他们提供销售渠道,保证村民在丰收后能够获得最大利润。
2015年,深得当地老百姓信赖的邓新吾被聘为溪街村名誉村党支部书记,在就职讲话中,邓新吾满怀深情地对村民们说:“我要和大家一起,把这荒山沟变成花果山!”当年,全村20000株艳红桃喜获丰收,村民们的干劲更足了,之后,邓新吾申请注册了“兴我”牌商标,订制了包装礼盒,让农户免费使用,完成了溪街村艳红桃走向品牌道路的华丽转身。
让“夹壳核桃”变成“甲等核桃”
核桃一直是威宁重要的经果林作物,近年来,由于树种老化、管理不当等原因,很多核桃树产量下降,甚至结出被当地人称为“夹壳核桃”的劣质果实。有很多不良商贩,不顾政府的明文禁令,偷偷把“夹壳核桃”卖给不知情的外地客商,严重影响了威宁核桃的名誉。长期居住在农村的邓新吾,经常受城里的朋友所托,帮他们购买核桃,在目睹老百姓因核桃树结出“夹壳核桃”无法卖出的惨痛后,邓新吾当即决定,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推广核桃树改良嫁接技术,让全村甚至全镇的“夹壳核桃”变成“甲等核桃”。与之前种植艳红桃一样,邓新吾先是在自己的试验田里进行试验,事实证明,选用优质品种进行嫁接,第一年就能成活,第二年开始分支,第三年就能挂果。2017年4月21日,邓新吾以合作社的名义,邀请了赫章县核桃局专家到溪街村,为农户进行核桃嫁接技术现场培训,并引进由贵州省核桃专家潘学军研制的黔核7号,对当地的核桃品种进行试验改良。参加培训的40余名农户回去后将自己家已经老化的核桃树进行了嫁接,成活率高达90%以上。
为帮助村民们尽快掌握核桃嫁接技术,在邓新吾的号召下,溪街村党支部和艳红桃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组织已经熟练掌握嫁接技术的几名青年农民成立了优质核桃嫁接服务队,挨家挨户向村民们传授技术。按核桃挂果后,按一棵树初果期产量10斤(以后逐年递增),每斤市场价10元的保守估计,三年后,全村需要改良嫁接的一万多棵核桃树就能产生100万元的经济效益。
把夕阳的美好献给孩子
在邓新吾退休后返回炉山镇溪街村居住的这些年,他的儿子多次要把他接回省城贵阳安享晚年。但他坚持留在溪街村,他说他离不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小山村,要把自己的晚年奉献给溪街的下一代。
扶贫必扶智。知道教育重要性的老人,2002年成立了“邓氏家族”奖学金基金会,自任理事长。2006年,他将基金会更名为“兴我”,向更多人开放,扩大评选对象。2014年起,他与炉山中学、溪街小学合作,每年分别向炉山中学、溪街小学提供奖励资金10000元和5000元,用于奖励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且道德品质优秀的学生。截至目前,“兴我”奖学基金会已奖励学生上百人(次),发放奖学金近40万元。
作为溪街小学的德育顾问,每个学期,邓新吾都会根据学校的安排,精心准备,在学校开展主题教育宣讲。2016年,溪街小学开展“五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主题教育活动时,邓新吾经过认真备课后,以《囚歌》为题给该校六年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感人的德育课,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和饱含激情的朗诵,学生们如同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课后纷纷书写心得体会。正是因为德育工作做得好,2017年,炉山镇溪街小学被评选为全县“一评三管好”活动示范校。
在倾心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邓新吾对学校的教学和校园建设等也很关心。他积极主动与学校教师交流,寻找制约教学成绩提高的原因。他经常鼓励溪街小学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在得知镇教管中心要组织教师到云南曲靖听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讲座的消息后,邓新吾积极向教管中心争取溪街小学教师参训名额,并在学习经费上给予资助。
当得知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缺少服装经费和音响设备老化时,邓新吾又资助2000元帮助学生购买腰鼓队服装等,并购买了一套价值万元的音响设备赠予学校;当得知学校校园环境需要进一步绿化,学校又存在资金不足的困难时,邓新吾便购买了一批桂花、雪松、樱花树苗给学校绿化校园;当听孩子们说起也想有一个图书室时,邓新吾又出资3000元购买桌凳、书柜等,创办溪街小学“爱心书屋”,并积极倡议亲戚朋友给“爱心书屋”捐赠图书。从2016年4月起,一批批满载爱心与期许的图书纷纷从湖南、北京、贵阳等地寄来,每一批书,83岁的老人都亲自去物流公司取,又亲自步履蹒跚地送到学校。
在邓老办公室墙上醒目的位置悬挂着一首他侄女赠给老人的诗:“……我越过人生的整个领土,只有人民的事业最会青春长久;谁能与他相结合,白发就永远上不了他的头。我不再有什么要求,我的要求就在大家的要求里头;我不再追求个人的幸福,我的幸福就在人民的幸福里头……”耄耋老人邓新吾,让我们懂得,不忘初心,不畏年迈,奉献之心不减,生命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