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8-11

老支书的心愿

作者:马召凤 安莉 时间:2017-08-11 阅读:392


 老支书的心愿
——东风镇元木社区老支书谢显才发挥余热服务乡里
记者 马召凤 通讯员 安莉

  今年,谢显才64岁了,他眼睛不太好,走路却很精神,依旧扛着锄头进地务农。他说,人一旦闲下来,老得就快了。
  偶尔闲适,老支书总爱在村子里闲逛,他感觉自己还是当年的支书,还能够带着村民干好多大事,时不时还想起当年关闭黑煤窑大搞生态建设、带着村民发展经济修建道路的场景。而实际上,他的体力早已不似当年,岁月没有忘掉他,额头上的皱纹和头上日渐花白的头发总是时不时提醒着他,属于他的时代已经慢慢离去了。
  这时候,谢显才才恍惚回过神来,自己毕竟不是当年的支书,有些事自己还是管得太宽了。但是下一次,他依旧还是会管。
  当了27年的村干部,老支书早已经习惯了“多管闲事”。
  走在马路上,看到树被风吹倒了,就去抱着扶起来,扶不起来,电话马上打到村干部家里。经过村子里,谁家卫生搞得差,他就要多嘴说教。谁家家里生活困难、孩子读书没钱,他一会儿上镇里帮忙申请资助,一会四处打听帮扶政策,总归要较真到底。
  大家都知道,这些都是老支书常年的基层工作留下的“毛病”。尽管他已经退休了近9年,但是村子里有点什么事儿大家还是乐意请他帮忙,要么是出面调节纠纷,要么是带头推行政策,到哪里他都有得忙,不是自己找来的,就是别人找给他的。
  谢显才说:“有人找是好事儿啊,这说明我还没老透,有那么点儿作用。”
  在东风镇,由于土地有限,很多矛盾都是土地纠纷引起的。2012年春播季节,元木社区的张友军和张友六兄弟因为地界不明而吵了起来。当时,兄弟两人一度吵得不可开交,村民们聚集在旁边劝了好久,也没能将两兄弟劝和,村主任王开敏也带着其他村干部到现场劝说。
  在村干部劝了好久依然无果之后,村主任王开敏想到了退休的老支书谢显才,王开敏直接骑着摩托车就去了谢显才家,几分钟之后,谢显才到了现场。周围的老百姓才算放下心来,大家知道,老支书在场,情况总会有所缓和。
  “咦,拿你们去打仗怕还要得,气势很足的嘞。”一边说一边笑,刚说了第一句话,兄弟两都被逗笑了。气氛缓和之后,老支书疏散了围观人群之后,才坐下来和两兄弟聊起天来,聊着聊着就将一场干戈化为了玉帛。
  “从那次之后人家两兄弟就没再为这个事吵过了。”村民管育柱说道,其实早在几个月前,管育柱两兄弟俩因为地界所起的纠纷也是谢显才调和好的。
  每一次村子里的矛盾,老支书总能找到合适的办法帮助村支两委调解,而每次,遇到什么政策需要落实的时候,也是老支书率先领头,负担起了一个老党员的责任,上门讲解政策,将政策落实到最基层。
  这几年,东风镇加强生态建设,在全镇范围内种植经果林和生态林,恢复曾经被黑煤窑毁坏的植被。
  然而,刚刚开始那几年,最难的是老百姓担忧种植经果林和生态林导致地里收入减少,很多百姓不愿意支持这项政策。王开敏对那段时间记忆深刻,百姓们打心里不愿意种树,开了很多群众大会,依然无果。
  就在大家都不愿意在地里种果在山上种树的时候,谢显才老人扛着锄头出了门,在自己地头率先种了两亩柳杉。
  还四处走街串户劝说村民搞生态建设,荒山育林。
  “你看,那片山头的树,都是以前我带着种的,现在为我们村子当了多少风沙。”
  那是400亩柳杉,90年代种下去的。那时候谢显才还是村里的支书,当时正值东风镇黑煤窑盛行。
  “晴天天昏地暗,雨天黄泥漫漫,庄稼半死不活,两岸浓烟滚滚。”这是那时候东风的生态,眼看着生态一步步恶化,谢显才率先带领村民种树。带动村民种植柳杉400余亩、梨树300余亩、苹果200余亩,一点点修复着元木社区脆弱的生态。
  “都是半截脖子入了土的人,要是能对村子里有作用,那是多幸运的事啊。”这是老支书的心愿。退休之后,谢显才依旧用自己的力量保护着村子里的每一棵树,也企图用自己“老管家”式的唠叨将生态保护意识传递给元木社区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