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8-15

蜡纸卷子

作者:张荣怀 时间:2017-08-15 阅读:236


   昨晚,与几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聚餐,他们谈到今天批改学生卷子如何如何辛苦时,无意间勾起了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当老师时给学生印卷子批卷子的情景。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被分配到牛栏江边的雨朵新营小学任教,那是一所地处偏远的学校,交通不便,离县城很远。那时候给学生印试卷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刻字印制试卷一般由老师亲自完成,从刻板到印刷全是手工。那时每到期中或者期末考试,老师就得提前把卷子的内容刻到蜡纸上,然后用油印机一页页地印出来。为了搞好教学质量,我做到每个单元都要测验一次,这样,刻蜡纸印卷子就更辛苦得多。
  学校里只有一台油印机,我们几个年轻教师都铆足劲的给学生补课,搞单元测验。因此,刻板、刻刀几乎没有闲着的时间。由于测验多,蜡纸、纸张、油墨就用得多,教导主任还不是很高兴。当然我们也能理解,毕竟办学经费有限。学期结束,全区统考,我们几个年轻教师所教的班都由过去全区倒数而名列全区正数,并且跃升为前一、二名,后来教导主任再没有嘀咕我们用纸多了,校长还在年终总结会上鼓励了我们。
  今天的年轻教师们,永远无法理解当时我们手工刻印卷子的辛苦。要搞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必须提前向教导处申请,教导处根据全校教师的教学进度,安排蜡纸、刻板、刻笔、纸张、油印机,即使单元教学结束很长时间了,因为没有排到你使用油印机,也得等着。轮到自己可以使用上述教学设备时,可能就要在煤油灯下加班加点到天亮,有时没有煤油灯,在明子柴光下也要一夜干完。因为第二天其他老师还等着用。
  刻字时,先把蜡纸小心地放到钢板上,不能有折痕划痕,否则,印出来的卷子就有折痕划痕,不但不干净,反而影响学生对卷面题目的理解。于是,小心翼翼地铺上蜡纸,又小心翼翼地一笔一划地刻写文字。刻写好后,把油印机打开,把蜡纸轻轻的卡上油印机,压平,再用油墨滚筒均匀地在油印机上来回推动。有经验的老师,最多浪费二至三张纸,好卷子就开始计数了,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总是要印上十几张,才基本算可以,浪费的纸张,既可惜,又怕教导处批评。
  油印机的构造非常简单,一个滚筒和一个丝网,丝网四周各有一个卡蜡纸的卡子。使用时,把刻好的蜡纸夹在丝网下,往下按住丝网,使丝网和蜡纸紧紧贴在一起。 
  手工刻蜡纸油墨印制试卷,成了当时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经历的事情,那个时代,经常坐在灯下,很用心的用铁笔在蜡纸上刻制试卷模板,有时,担心油印机轮不过来,走教的老师得抢在中午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忙得满头大汗。
  为了及时将卷子刻写出来,我们经常早晨、晚上加班,中午也不休息,很多老师都是晚上加班熬夜刻字。第二天,带着油墨纸香的试卷发到学生手中,感觉无比的欣慰。
  蜡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每一道题目都饱含着老师精心的选择和思考。
  一支笔,一块刻板,一张蜡纸,一架油印机,便是制作试卷的全套用具。把刻板平放在桌子上,把蜡纸整整齐齐铺在刻板上,用专用的刻笔照着范本刻写。刻写过程,需百倍小心,稍有粗心大意,就会把蜡纸戳破。一戳破,印出的试卷便会落下一个黑疤点,很是难看,直接影响了效果。
  刻写蜡纸考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考验教师的细致和韧性。刻写需一笔一划地进行,字体大小适中,行距疏密有致,印出来的字迹美观大方。在刻蜡板的时候必须非常小心,不仅要字写得好看,握力也很有讲究。
  初次使用钢板时,有时用力太小,蜡纸没刻透,油印不清晰,用力过大,蜡纸破了,油印时白纸上黑糊糊的一大片。
  接下来便是印刷,印刷也讲究技巧。第一次推油印机的滚筒,要么用力过猛,蜡纸渗油过多,印出的字迹又黑又粗,油墨久久不干,要么力度不够,印出的试卷则因油墨过少而字迹不清。尤其是推动滚筒和翻拉成品时,都需认真细心,否则就可能撕坏蜡纸,导致前功尽弃。可以说每次制作试卷,都是体力与脑力的双重挑战。
  后来油印东西多了,经验也丰富了,当我把一张张油墨试卷发到学生手里时,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老式油印机让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和感受,工作中只要自己用心去学习,去实践,就可以做得很好。这也是一种收获,一种在艰苦的条件下新的能力锻炼。
  如今很难再见到油印试卷了,科技的进步、电脑打印机和无纸化办公的普及,已经让油印时代成为一种记忆。唯有那淡淡的墨香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
  现在的学校里已鸟枪换炮,有了电脑、打印机和复印机,终于可以告别油墨味的试卷了。省时俭力,快捷简便,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轻了体力与脑力负担。
  一晃到了喜欢回忆的年龄,上世纪八十年代铁笔刻印蜡纸的幕幕情景令人遐想,那段时光,那段师生情,在我生命的历程里早已定格,油墨的飘香早已远去。那段经历,凝聚了当教师的智慧、责任与爱心,更凝聚了后来从事其他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铁笔、蜡纸刻印卷子的历史成为我们那一代教师的记忆,对于我们,只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今天的年轻教师,生活、工作在这样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教学自动化、智能化,我相信他们更当在教学技巧、教学技能上提高自己,不叫苦、不叫累,把每一次历练都当作人生的收获,当同我一样到回首往事的时候,把过去的每一次付出都欣慰的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