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8-15

聚焦农业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卯旭峰 时间:2017-08-15 阅读:213


 聚焦农业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县政协助推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通讯员 卯旭峰


  近年来,威宁结合资源条件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发挥资源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深化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农户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动农民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县政协始终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农业产业扶贫战略,主动融入到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中,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谊广泛的独特优势,认真履职尽责,搭建协商平台,积极建言献策,为全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聚活力添动力。
 
调研视察把脉问诊
 
  组织委员、政协机关干部、离退休老干部及有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工作现状,积极建言献策,有力助推了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开展。
  深入开展调研,结合实际献良策。紧紧围绕县委“大农业”发展蓝图,组织政协委员和有关单位到迤那、中水等多个乡镇,对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开展调研,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委员们建议:要提高农业产业发展科技服务水平,加大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素质,为农业板块经济发展提供人力保障;编制农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创建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加强扶贫对象能力培训,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和各项技能培训;引导完善产业项目与贫困户的联结机制,设法把贫困户联结进去、带动起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问题。部分建议转化为县委政府推动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措施办法,进一步提高了委员协商议政水平和实效。
  广泛开展视察,把脉问诊进诤言。县政协组织开展专项视察,督促解决工作存中在的问题,促进农业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到草海泰丰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和双龙、哲觉、黑石等乡镇考察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多次组织委员对农业产业园区、农业板块经济发展、农业产业扶贫等工作进行视察,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诸多意见和建议:要研究制定好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对全县已经形成的农业产业,要一抓到底,不能半途而废;要制定好龙头企业引进和扶持办法,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广大农户真正实现脱贫致富;要制定农业及扶贫项目验收办法,把有限财政资金用出最大效益;要合理配置水利、土地、草场等生态资源,科学调配种、养殖规模和布局,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协商议政资政建言
 
  充分运用全委会和常委会广泛协商、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专委会和联系部门对口协商等方式和途径,多层次、多角度围绕全县农业产业扶贫战略,反映民意、汇集民智,建务实之言,献可用之策,为推进农业产业扶贫提供智力支持。
  提案协商助推,促进相关政策落实。以助推农业产业扶贫为目标,注重引导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委员与群众广泛接触的优势,向群众宣传农业产业扶贫政策、规划和措施,并撰写提案,为县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依据。委员先后提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稳步增收》《依托项目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农业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威宁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现状及产业扶贫思考》《威宁中药材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思考》等有关提案36条。委员们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工程,通过提案建议:推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发展;加快发展苹果产业;大力发展高山冷凉蔬菜;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抓好烤烟产业;推进畜牧业发展。
  专题协商助推,引导委员建言献策。县政协紧紧围绕县委农业产业扶贫战略部署,积极与县人民政府开展专题协商,扎实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在政协历次全体会议期间,通过大会发言及联组讨论等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就推进全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交流发言,提出了139条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同时,通过召开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协商等多种形式,主动发声,积极参与,在助推全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中发挥好政协作用。组织委员围绕2018年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建议做到“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干部选派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发挥优势注入活力
 
  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将联系挂帮与扶贫扶智结合起来,组织委员开展农技培训,协调引进农业产业项目,为农业产业扶贫注入活力。 
  组织开展农技培训。组织委员参加各类培训班,深入学习农业产业、脱贫攻坚等相关理论。几年来,共组织委员外出培训6期,300多人(次)。县政协委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毕节市市管专家、威宁果蔬站站长董恩省,在长期从事落叶果树和夏秋反季节蔬菜试验研究、生产示范和技术推广应用的同时,30多年来,共举办果农培训班100余期,培训3万余人。对菜农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近千期,分散培训与指导达万余次,共培训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和菜农50余万人(次),有效推动了全县果树、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协调引进农业产业项目。县政协充分发挥联谊广泛的优势,积极与九三学社等党派团体联系、牵线搭桥,引进知名企业落户威宁。成功引进上海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雪榕生物威宁食用菌产业园建成后将解决8000人的劳动力就业。成功引进中农发种业集团落地威宁,该公司是一家集甘蔗、马铃薯的研发、生产、销售、示范、技术服务为一体,并拥有进出口权的农业科技企业。引进全国最大的果业企业——海升果业集团,在迤那镇、牛棚镇投资5000万元,基地总投资1.19亿元。辐射带动了迤那、牛棚、中水新增种植苹果4.2万亩。引进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威宁,总占地面积约750亩,项目建设投资预算约2.53亿元,预计可带动近万名贫困群众脱贫。
  委员引领带动群众致富。县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勤勉敬业、履职尽责,紧扣农业产业献计出力,真诚协商、务实监督、深入议政,建诤言谋良策,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县政协十四届委员、常委陈杰成立了迤那镇威宁利民生态中药材料种植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涉及迤那镇五星、莲花等四个村2000余户,带动种植面积10000多亩,每年解决剩余劳动力3万余人次。雪榕公司金针菇二厂厂长赵国兵、乌撒烤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蔡定常、玉龙镇养殖合作社厂长张乾、兴合养殖合作社刘代飞、徐少云、李瑞成、张艳、罗国超等委员,认真履行委员职责,切实肩负起了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在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中身先士卒,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默默书写着政协故事,展现着委员风采。